玉米和毛苕子间种轮作对土壤水分及硬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匡恩俊

作者: 匡恩俊;宿庆瑞;迟凤琴;张久明;巴国民;赵瑞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种;绿肥;硬度;水分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3 年 03 期

页码: 21-23

摘要: 为探讨玉米与绿肥作物间种轮作后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玉米与毛苕子的间种轮作模式进行试验以明确间种绿肥作物并翻压绿肥对土壤水分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25日3个模式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4.9%~17.5%;2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8.5%~23.0%;7月27日0~60cm土层以模式一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为14.1%,模式二的为14.8%,模式三的最高,为16.2%;9月25日,0~60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达到了25%左右。模式一和模式二0~30cm土层的土壤硬度均小于不种绿肥的模式三。说明玉米、绿肥作物间种并翻压绿肥能够很好地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升土壤自身的蓄水保墒能力。

分类号: S513`S551.2

  • 相关文献

[1]坡地果园间种不同绿肥的效应研究. 李苹,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 2009

[2]间种绿肥模式下茶树光合特征参数的日变化. 王沅江,周品谦,周成建,邓涛,李泽恒. 2018

[3]运用单粒谷物测定技术指导润麦工艺的初探. 牛天野,颜璐,张艳. 2003

[4]玉米与大豆“1∶2”间作种植的株行距优化配置研究.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杨春杰. 2014

[5]6个木薯品种不同行距间种毛豆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周宾,邓春恒,范大泳. 2014

[6]间种大豆对宿根甘蔗的影响. 覃刘东,杨建波,彭东海,杨丽涛,李杨瑞. 2019

[7]核桃幼林林下间种牧草对土壤温度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 2019

[8]玉米间种草木犀技术. 于海林,范瑞兰,吴尔奇,马正耕,王宁. 1988

[9]甘蔗间种大豆的试验. 李杨瑞,杨丽涛,方锋学,朱秋珍,谢金兰,刘晓燕. 2011

[10]武鸣县木薯间(套)种模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陆昆典,李兆贵,李春光,黄洁. 2011

[11]幼龄胶园间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罗萍,姚艳丽,贺军军,程儒雄,马德勇,黄海杰,华元刚. 2013

[12]甘蔗苗期间种大豆增产增收效应分析. 吴才文,刘家勇,王建光,陈学宽,杨洪昌. 2004

[13]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产量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江泽普,刘斌,黎焕光,廖青,刘永贤,陈桂芬,何永群,韦广泼,黄玉溢. 2010

[14]槟榔园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对红脉穗螟发生数量的影响. 吕朝军,钟宝珠,钱军,苟志辉,连春枝,覃伟权. 2014

[15]幼龄胶园行间间种甘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 贺军军,姚艳丽,罗萍,马德勇,程儒雄,张华林. 2015

[16]我国甘蔗间种不同作物的研究进展. 汪淼,方锋学,翁梦玲,吴建明. 2012

[17]不同玉米品种间、混种植栽培的技术探讨. 史振声,张喜华,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 2006

[18]幼龄胶园间种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吴志祥,谢贵水,杨川,周兆德,陈俊明,赖华英. 2011

[19]幼龄胶园间种菠萝对土壤肥力和种植效益的影响. 贺军军,姚艳丽,罗萍,马德勇,戴小红,程儒雄. 2016

[20]不同种植模式对海南榴莲幼树生长的影响. 邓会栋,郭利军,华敏,罗志文,陈哲,李斯宇,吴晓慧,冯学杰.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