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调控华北平原北部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玉龙

作者: 郭玉龙;赵景山;王正;高震;杜雄;党红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增温;旗叶;源库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3 年 38 卷 003 期

页码: 77-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于2019-2021 年连续2 个生长季,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晚冬早春阶段性升温调控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首个生长季设置 4 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 月 20日(CT1)、1 月26 日(CT2)、2 月1 日(CT3)、2 月7 日(CT4)增温,3 月20 日结束增温;第2 个生长季设置3 个阶段性升温处理:1 月25 日(CT1)、2 月1 日(CT2)、2 月8 日(CT3)增温,3 月15 日结束增温;2 个生长季均以常规生产为对照(CK).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增温阶段积温增加138.1~405.1℃,第二生长季CT1 拔节—开花日均温降低2.50℃,第一生长季开花—成熟日均温降低2.31℃,第一生长季提前小麦返青 25 d,且延长返青—成熟总天数 21 d.第二生长季CT1 开花期叶面积指数可显著提高17.6%,旗叶面积可显著提高33.7%.2020-2021 生长季花后5d净光合速率可显著提高11.7%,第一生长季花后CT1 旗叶丙二醛含量可显著下降28.0%.在第二生长季中,CT1 穗长可显著提高15.7%,粒长显著提高2.3%,花后15d籽粒灌浆速率则可显著提高 41.0%,CT1 穗粒数可显著提高 8.8 粒,千粒质量显著提高2.0 g,产量可显著提高35.8%.由此表明,增温处理提前了小麦返青,小麦源库物质积累的开始时间提前,结束增温措施之后的相对降温,既延长了源库物质积累的总时间,同时又为源库活性的提高准备了条件,且存在增温处理实施时间越早,小麦源库性能提高越多的趋势.

分类号: S512.0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物质含量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耿伟,薛绪掌,王志敏. 2006

[2]冬小麦不同品种旗叶汁液组分与产量结构的关系. 万克江,薛绪掌,王志敏,高志远. 2005

[3]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姬虎太,黄玉玲,吕雪梅,张建华. 2002

[4]高温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影响. 郑飞,邵运辉,何钟佩. 2003

[5]冬小麦大粒品种旗叶光合作用的研究. 张敬贤,吕孟雨,韩凤山,季良. 1991

[6]FACE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适应. 韩雪,林而达,郝兴宇,马占云,王贺然. 2009

[7]矮秆、早熟、大穗大粒冬小麦品种衡观35籽粒干物质积累初步研究. 孙书娈,陈秀敏,乔文臣,孟祥海,魏建伟,李丁. 2010

[8]钾锌锰配施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裴雪霞,党建友,王姣爱,姬虎太,张定一. 2002

[9]耐热小麦生理特征分析. 吕丽华,李谦,雷明帅,姚艳荣,贾秀领. 2020

[10]氮高效水稻主要源库性状的基本特点及其调控. 陈琛,张家星,李万元,唐东南,罗刚,王祥菊,莫兰婧,吕旻珈,周娟,梁国华,黄建晔,王余龙,姚友礼,董桂春. 2017

[1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郑强卿,陈奇凌,王晶晶,支金虎. 2019

[12]高产粳稻品种源库特征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姜文洙,吴涛,唐曹甲子,王彩芬,马静,强爱玲,都兴林. 2019

[13]基于枣品质提升的库源激素调控. 郑强卿,陈奇凌,王晶晶,支金虎. 2019

[14]藜麦植株养分积累对源库调节的响应. 任永峰,黄琴,王志敏,赵沛义,高宇,连海飞. 2018

[15]从收获指数探讨源库关系调控与小麦增产. 张胜全,任立平,王拯,叶志杰,高新欢,董艳华,陈兆波. 2022

[16]源库改变对小麦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姬虎太,张定一,王姣爱,黄玉玲,吕雪梅. 2001

[17]郑单958产量的源库制约分析. 姚国旗,曹冰,单娟,邓广成,李翠兰,韩志景,汪黎明. 2014

[18]新疆棉田天敌的源库及其保护与扩增. 杨海峰,马祁,徐遥. 2001

[19]去赘芽和打边心对棉花源库活性的调节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伟,刘伟,徐凤丹,朱伟,马宗斌,严根土,李伶俐,汪敏. 2018

[20]不同冠层群体棉花的源库分布特点. 段震宇,王军,祁亚琴,刘戈宇,邢小东,韩根,李明书,王登伟.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