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福忠

作者: 谭福忠;韩翠波;邹双利;刘振江;籍依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极早熟;玉米;籽粒;脱水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8 年 24 卷 07 期

页码: 161-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裂区设计方式,对5个极早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及脱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生理成熟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幅度为35.61%~42.17%;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变化幅度为15.49%~28.50%。抽丝后35d至生理成熟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5296%/d~0.9007%/d;生理成熟后至收获期籽粒的平均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0.4246%/d~0.5935%/d。出苗至抽丝的天数、株高、灌浆期绿叶数、单穗产量等性状与籽粒含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穗长和穗粗等性状对脱水速率有显著影响。另外试验条件下相对湿度对生理成熟后部分品种的脱水速率影响显著。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烘干干燥脱水对糯小麦籽粒角质率的影响. 马强,黄宗玲,李伯群,周凤云. 2020

[2]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高产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分析. 戴凌燕,刘玉涛,王宇先,殷奎德,唐呈瑞,迟莉,张树权. 2015

[3]玉米新品种德禹20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永生,王晶,倪培涛,王宏昌. 2019

[4]玉米极早熟优良杂交种"雁玉1号"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孙开春,柳伟先,玄英实,张庆栋,尚志刚,郑大浩. 2020

[5]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南北73与栽培技术. 陈海军,鞠伟,巩双印,李金良,陈凤芝,吴瑶,吴俊彦. 2020

[6]中国北部地区极早熟玉米的生产及发展方向. 谭福忠,刘兴焱,杨耿斌,何长安. 2007

[7]极早熟玉米自交系kl_3的选育、评价及利用. 刘兴焱,王巍,谭福忠,林彦军,王男,杨广东,杨耿斌. 2005

[8]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8. 何长安,纪春学,王辉,杨耿斌,张恒,刘兴焱. 2017

[9]极早熟玉米新品种克玉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巍,刘兴焱,何长安,纪春学,杨耿斌,王辉,张恒. 2014

[10]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品种发展现状与趋势. 何长安. 2010

[11]极早熟玉米杂交种忻早1号选育与应用. 钟改荣,侯有良,卢保红,陈喜明,赵壮芳,魏荣业,宋景楠. 2008

[12]九育27玉米及其种植要点. 张岩,赵华. 2007

[13]关于影响玉米籽粒容重的栽培技术研究. 刘海天,马晶,刘武仁. 2016

[14]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石海波,王云生,冯勇,高聚林,白海,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黄灵忠,姜丽丽. 2015

[15]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建成的关系. 谷岩,王振民,何文安,梁烜赫,吴春胜. 2010

[16]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玉米苞叶和籽粒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李昕,蔡泉,郭晓明,李树军,李云龙,李思楠,殷跃,王港庆,张建国. 2021

[17]玉米籽粒自然脱水速率研究进展. 李淑芳,张春宵,路明,刘文国,李晓辉. 2014

[18]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王利锋,曹言勇,李晶晶,王浩,杜海英,李会勇. 2014

[19]玉米果穗顶部籽粒败育的形态解剖观察. 罗瑶年,刘玉敬,高学曾,王忠孝,许金芳. 1988

[20]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少昆.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