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粳稻不育细胞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全立勇
作者: 全立勇;袁勤;吴惠民;吴玉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粳稻;核质互作;F_1平均基因型预测值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8 年 01 期
页码: 13-16
摘要: 以粳稻“寒丰”和“秀水-04”的红莲、矮败、BT三种异质不育系同籼型、粳型及广亲和4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应用核质互作混合线型模型对杂交粳稻的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同核异质母本可恢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每穗总粒数、空秕粒、单株穗数和干粒重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不育胞质同核基因互作,使红莲型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在每穗总粒数显著减少;使矮败型F1的每穗总粒数、空批粒明显增加,而单株穗数则有显著减少;使BT型F1空批粒减少、千粒重显著增加;广亲和恢复系对红莲型和矮败型不育细胞质F1的育性也有一定的正效应。
分类号: S511.220.1
- 相关文献
[1]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陈倩,洪广成,胡骏,秦小健. 2018
[2]A_1,A_2型高粱雄性不育性核质互作遗传方式研究. 孟春刚,张福耀,韦耀明,牛天堂. 2005
[3]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仇秀丽,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 2013
[4]油菜雄性不育三系育种的研究实践与浅见. 李凤扬,张德发,冯林. 1990
[5]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Ⅰ.NCa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初报. 蔡明,刘贵华,秦选佑. 1993
[6]高粱A_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李金梅,张福耀,赵威军,程庆军,常玉卉,张晓娟. 2006
[7]小麦核质互作抗条锈类型的发现及其遗传机制分析. 张建诚,谢三刚,韩满仓,宋昱,宋广德. 1992
[8]高粱CMS与核质基因组互作综述. 张振刚,张福耀,赵威军,李金梅,张晓娟. 2006
[9]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李鹏,李新华,张锋,邱登林. 2008
[10]核质互作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主要性状的影响. 刘海涛,郭香墨. 2000
[11]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新品种‘湘研14号’. 周群初,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张竹青,刘荣云,陈文超. 2001
[12]辐射与杂交结合提高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转化效果的研究. 张宏纪,孙岩,程爱华,吴玉梅. 2001
[13]小麦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于天峰,刁艳玲,车京玉,迟永琴,李长辉,王岩,邵立刚,张爱民,鄂立柱. 2002
[14]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雄性育性光温反应的初步研究. 孟荣华,奚亚军,马翎健,胡银岗,徐洁,刘曙东,杨存义,宋喜悦,何蓓如. 2000
[15]优质超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徐2优1号的选育及应用.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 2009
[16]早熟杂交中粳稻8优682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孙克新. 2002
[17]辽优3225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代贵金,蔡伟. 2000
[18]杂交中粳9优138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 王健康,刘超,郭荣良,孙克新. 2000
[19]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20]江苏省杂交粳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强优势晚粳恢复系申繁24的创制与利用
作者:程灿;储黄伟;周继华;牛付安;高卫兵;罗忠永;曹黎明;袁勤
关键词:优质;香味;恢复系;杂交粳稻
-
上海杂交粳稻产业发展与展望
作者:曹黎明;程灿;周继华;储黄伟;牛付安;袁勤
关键词:上海;杂交粳稻;产业;发展
-
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17机械化制种技术
作者:程灿;周继华;牛付安;储黄伟;王新新;罗忠永;王新其;曹黎明;袁勤
关键词:杂交粳稻;申优17;制种技术;机械化
-
一个粳稻早熟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潜力的初步评价
作者:程灿;储黄伟;周继华;牛付安;罗忠永;曹黎明;袁勤
关键词:粳稻;早熟突变体;半显性基因;育种试验;遗传分析
-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粳稻组合选育
作者:东丽;王才林;袁勤;周广春
关键词:杂交粳稻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显性半矮秆粳稻不育系177A及特性分析
作者:程灿;刘斌美;周继华;牛付安;储黄伟;王新新;曹黎明;袁勤
关键词: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父母本行比及母本株距对杂交粳稻花优14母本机插制种产量的影响
作者:程灿;张琦;周继华;牛付安;储黄伟;罗忠永;曹黎明;袁勤;顾永平
关键词:杂交粳稻;花优14;行比;株距;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