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方式对凉粉草品质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海兰

作者: 苏海兰;朱雁鸣;陈宏;牛雨晴;郑梅霞;朱育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凉粉草;品质;土壤养分;细菌多样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014 期

页码: 2755-27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析间作对凉粉草(Mesona chinesis)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凉粉草的高质量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和大豆/凉粉草间作(S/M)两种间作模式,并以单独种植凉粉草(M)为对照,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凉粉草品质及其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单独种植凉粉草,S/M/C间作模式和S/M间作有利于促进凉粉草叶片和茎中的钙(Ca,叶中增加11.36%—24.20%,茎中增加33.44%—38.16%)、镁(Mg,叶增加34.41%—52.00%、茎增加15.20%—91.99%)、铁(Fe,叶中增加15.21%—15.46%)、铜(Cu,茎增加17.19%—30.73%)等元素积累。S/M/C间作时,凉粉草茎部总黄酮含量增加44.42%。两种间作显著降低了凉粉草根际土壤全氮(TN)、碱解氮(AHN)、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显著改善了凉粉草土壤pH(M模式4.82,S/M模式5.22,S/M/C模式5.51),而pH是本研究中驱动细菌群落结构改变最重要的土壤因子。S/M/C处理显著提高凉粉草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两种间作均显著提高优势菌属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由M模式下的3.24%分别增加至S/M模式下的5.28%和S/M/C模式下的8.09%。此外,S/M/C间作时,凉粉草根际土壤招募更多的蛭弧菌门(Bdellovibrionota)、Dependentiae、WS2等菌门及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等菌属。【结论】大豆/凉粉草/玉米间作(S/M/C)可促进凉粉草营养元素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积累,有利于其品质提升。土壤pH的改善可能是S/M/C模式驱动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凉粉草根际土壤中特定细菌在S/M/C模式下的富集有利于凉粉草种植土壤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善。因此,S/M/C等合理间作是实现凉粉草高质量种植的有效措施。

分类号: S567.219

  • 相关文献

[1]大豆行距对玉米‖大豆间作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董韦,李思梦,王维,耿晓月,侯会,张巧凤,苏涵,徐振. 2024

[2]茶园间作灵芝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林忠宁,陆烝,刘明香. 2019

[3]微生物菌剂施用对设施茄子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马慧媛,黄媛媛,刘胜尧,徐炳雪,黄亚丽,范凤翠,贾振华,宋水山. 2020

[4]解磷生物肥对设施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吴红艳,孙翠焕,郭玲玲,胡琴琴. 2024

[5]茶树/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金婷,韦锦坚,韦持章,农玉琴,骆妍飞,陆金梅,廖春文,覃潇敏. 2021

[6]茶树/大豆间作对茶树土壤和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 . 2019

[7]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发明,陈于福,解德宏,龙亚芹,尼章光. 2012

[8]间作豆类作物对大樱桃生长和土壤特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牛宇,薄晓峰,秦作霞,蒙秋霞. 2019

[9]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养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瑾暄,秦晓威,鱼欢,吉训志,邓文明,张昂,宗迎. 2021

[10]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孙云南,梁名志,夏丽飞,王丽,蔡丽,杨盛美,陈玫. 2011

[11]荔枝园分别间作距瓣豆与广东金钱草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袁秉琛,王燕茹,孙郁婷,李承臻,虞道耿. 2024

[12]槟榔不同株行距间作香草兰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王华,王辉,赵青云,庄辉发,宋应辉,朱自慧. 2013

[13]不同棉花高粱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魏学文,韩文风,徐勤青,王桂峰,熊世武,王占彪. 2024

[14]荔枝园间作柱花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承臻,袁秉琛,王燕茹,蓝俊,罗丽娟,虞道耿. 2024

[15]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王丽霞,井涛,殷晓敏,苏璐,王必尊,李敬阳,何应对. 2020

[16]苜蓿、绿豆与玉米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张佳宁,杜君,郭孝. 2022

[17]红壤丘陵区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的丰产增效和土壤培肥效应. 宋惠洁,秦文婧,李桂龙,刘佳,胡丹丹,吴艳,柳开楼. 2024

[18]间作崖州硬皮豆对荔枝园土壤及其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甄云楠,薛荟,刘倩,虞道耿. 2024

[19]施肥方式对设施番茄产量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晓梅,苏文英,纪伟,梁长东,任立凯. 2023

[20]不同越冬措施对凉粉草生长的影响. 邱卫华,黄晓雁,梁锦钊,高东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