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大豆植株长势和农田温室气体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文义

作者: 郭文义;魏丹;金梁;李玉梅;王伟;徐猛;张磊;常本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肥方式;黑土;大豆生长指标;温室气体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7 年 02 期

页码: 274-2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哈尔滨典型黑土地区,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大豆产量与根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NPK含量的相关关系及生长期内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排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试验设测土施肥(对照处理)、测土减量施肥+C增效剂、缓释肥料、测土施肥+N分期调控4个处理。结果表明:缓释肥料产量效应最明显,增产7.2%,测土减量施肥+C增效剂低碳效应较明显,减少30%氮素同时增产1.8%。各施肥处理大豆百粒重顺序由高到低为:缓释肥料>测土施肥+N分期调控>测土施肥>测土减量+C增效剂。各个处理间的CO_2通量平均值差异显著,N_2O和CH_4通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测土减量施肥+C增效剂处理中,碳增效剂在减30%氮的背景下提升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株和根系生长,小幅度增产同时维持作物在生育期内的CO_2呼吸效应,可作为低碳农业的推荐措施。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东北春玉米连作体系土壤剖面无机氮的变化特征. 蔡红光,张秀芝,任军,冯国忠,高强. 2012

[2]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春玉米田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王立春,赵兰坡,朱平,高洪军,彭畅. 2009

[3]洱海流域长期不同施肥对菜田温室气体和氨挥发的影响. 徐卓颖,续勇波,白采禾,雷宝坤. 2024

[4]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5]长期施肥下黑土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高洪军,张卫建,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 2017

[6]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吕艳杰,于海燕,姚凡云,曹玉军,魏雯雯,王立春,王永军. 2016

[7]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研究. 陈哲,韩瑞芸,杨世琦,张爱平,张晴雯,米兆荣,王永生,杨正礼. 2016

[8]施肥对玉米田植物线虫群落组成及垂直分布的影响. 刘伟,许艳丽,潘凤娟. 2011

[9]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影响. 范平珊,潘圣刚,王在满,田华,段美洋,唐湘如. 2016

[10]不同氮肥组合和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代小冬,常世豪,杨育峰,陈煜,王春义,杨晓平,杨国红,李君霞. 2014

[11]不同施肥方式下半夏重金属污染评价. 张皓,何腾兵,林昌虎,王文华,柳小兰,樊博,赵路玥. 2015

[12]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志铭,黄绍敏,叶永忠,杨先明. 2010

[13]玉米施肥方式的优化研究. 陈喜昌,赵佰福,李波,张宇,张立国. 2010

[14]镇江丘陵地区青饲玉米“新青1号”高产栽培技术. 刘泉,刘伟忠,花卫华,徐志伟,刘照亭. 2013

[15]遇旱灌水和施肥方式对大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时空变异的影响. 赵婧,王树文,邱强,张宝贵,张伟,张鸣浩,闫晓艳,冯利平,刘庆军,刘淑琴. 2014

[16]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陈荣振,井长勤,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3

[17]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人工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影响. 莫本田,罗天琼,韩永芬. 2000

[18]旱地小麦不同年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Ⅱ.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 籍增顺,张松令,张鸿杰,徐建兵,郑王义,崔欢虎. 1997

[19]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刘苹,李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锋,张柏松. 2017

[20]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