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基因(GhHCT)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向文

作者: 肖向文;朱奇朗;刘海峰;李雪源;罗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天然彩色棉;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木质素生物合成;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05 期

页码: 48-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shikimate/quinate hydroxycinnamoyl transferase,HCT)是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影响木质素G/S-单体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棉纤维中木质素含量与纤维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开花后16 d(16 DPA)的棕色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彩棉6号纤维为材料,克隆了1个木质素代谢相关HCT类似基因,命名为GhHCT(GenBank登录号:KF749428)。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棉花不同器官及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开放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 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推定的GhHCT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5.2 kD,等电点为5.69。该蛋白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HCT蛋白显示出很高同源性(82%~95%)。GhHCT氨基酸序列包含一个HHAAD酰基转移酶功能结构域以及一个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DFGWG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hHCT与槿麻(Hibiscus cannabinus)HcHCT基因有最近的亲缘关系(94.9%)。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果显示,GhHCT在新彩棉6号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16 DPA的胚珠中表达最高,其次在花和茎中也有较高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GhHC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棉纤维中木质素生物合成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前期基础资料,同时也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进行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线索及理论依据。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香蕉谷氨酸脱羧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胡伟,杨晓颖,李美英,王卓,徐碧玉,金志强. 2009

[2]水稻WRKY转录因子OsWRKY71的cDNA分离和表达分析. 邹克琴,汪得凯,胡东维,李素芳,陈振煌. 2014

[3]香蕉泛素结合酶基因与果实成熟关系的研究. 王园,王甲水,谢学立,雷晓明,金志强. 2010

[4]茄科植物中HCT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和表达分析. 李倩,盖江涛,白蓓蓓,叶秀旭,王鹏. 2019

[5]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 邱新棉,赵连英. 2000

[6]棕色棉DFR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肖向文,朱奇朗,刘海峰,王俊铎,罗城,曾闻,梁亚军,龚兆龙,李晓波. 2014

[7]不同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微结构的差异. 茹宗玲,王国喜,何守朴,杜雄明. 2013

[8]天然彩色棉育种研究. 邱新棉,俞碧霞,朱乾浩,赵连英,傅杏花. 1999

[9]不同类型棉花对B型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初报. 郑许松,叶恭银,万方浩,俞晓平,吕仲贤. 2007

[10]天然彩色棉品种棕23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海峰,汤寿伍,杜雄明,陈文钢,肖月华,罗城,宋武,曹艳艳,何志刚. 2021

[11]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的遗传基础形成及湿处理色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邱新棉,周文龙,李茂松,马永根. 2002

[12]新疆彩色棉抗病转基因植株的病圃筛选. 陈大军,李卫平,黄全生,刘丰疆,危晓薇,胡晓玲,王冬梅,姚正培,美丽古力,李仁敬. 2002

[13]天然彩色棉研究现状与展望. 邱新棉. 2003

[14]天然彩色棉浙彩棉2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邱新棉,俞碧霞,包立生,王菊琴,赵连英,朱乾浩,马永根,吴逸飞. 2006

[15]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邱新棉. 2004

[16]远缘杂交对彩色棉品种性状影响及品种改良研究. 冯克云. 2008

[17]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植物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王荣谈,刘冬儿,厉建萌,张大兵,杨立桃. 2009

[18]实时定量PCR鉴定贵州马铃薯Y病毒的主要株系. 邓宽平,丁海兵,雷尊国. 2012

[19]马铃薯疮痂病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 邓宽平,丁海兵,雷尊国. 2012

[20]花后高温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 韦克苏,张其芳,程方民,陈能,谢黎红.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