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抗性机制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弓雪

作者: 弓雪;陈坤;刘亚利;马涛;卢生乔;张述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种质资源;抗性遗传;抗病基因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1 年 022 期

页码: 7530-75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大斑病是危害玉米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玉米种植区域普遍发生。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前者包括9个显性基因(Ht1,Ht2,Ht3,Htm,HtP,HtNB,Htn1,NNc和St)和2个隐性基因(ht4和rt),后者包括许多数量抗性基因,遍布10条染色体。本研究从病原菌特征及发病影响因素、抗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性基因挖掘与定位的角度阐述玉米抗大斑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玉米大斑病的抗病分子机制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借鉴。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玉米穗腐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胡颖雄,刘玉博,王慧,靳林朋,林凤,张学才,郑洪建. 2021

[2]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李廷刚,巩东营,张倩倩. 2022

[3]大豆品种绥农10抗疫霉根腐病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SSR标记. 于安亮,徐鹏飞,王金生,张淑珍,吴俊江,李文滨,陈维元,李宁辉,范素杰,王欣,姜良宇. 2010

[4]我国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动态与抗玉米大斑病材料筛选. 杨耿斌. 2014

[5]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挖掘与初定位. 方妍力,田传玉,苏如意,刘亚培,王春连,陈析丰,郭威,纪志远. 2024

[6]玉米南方锈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王帅,张如养,王荣焕,宋伟,赵久然. 2024

[7]200份番茄材料6种病害9个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邹芬,何烈干,罗向东,刘剑,王春庆,马辉刚,熊正葵. 2024

[8]耐低温弱光番茄种质资源的筛选及新品种选育. 杨超沙,王珊珊,王晨瑜,尹伟平,尹庆珍. 2024

[9]18.7%嘧菌酯·丙环唑悬乳剂对春玉米大斑病防治. 王广祥,王义生,王喜军,陈立军,陈佳星,王开旭,逯忠斌. 2013

[10]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马骏,朱迎春,王延波,姜敏,刘欣芳,李明,张庆芳. 2014

[11]基于SALF-seq的玉米抗大斑病基因QTL分析. 马骏,刘欣芳,齐欣,弓雪,李明,姜敏. 2018

[12]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13]糯玉米鲜穗产量与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俊伟,王建军,邵林生,李彦良,赵变平,贾鑫,罗绮,杨海鹏,王富荣. 2018

[14]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杨静民,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9

[15]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2021

[16]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2021

[17]吉林省玉米大斑病发生防控现状与展望. 张庆贺,孟玲敏,张伟,陈立玲,吴宏斌,高月波,苏前富. 2020

[18]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研究. 范文忠,张晓翔,王永志,孙达,吕雪. 2020

[19]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浦子钢,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迟莉. 2010

[20]不同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宫帅,翟广谦,张中东,郭正宇.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