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游梓翊

作者: 游梓翊;蒲小明;刘平平;周天宇;孙郑;邓海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叉角厉蝽;烟青虫;捕食功能反应;生物防治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2 期

页码: 110-115

摘要: 在发现叉角厉蝽对烟青虫幼虫具有较好捕食能力的基础上,在室内测定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通过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虫态叉角厉蝽之间对烟青虫幼虫捕食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猎物密度对叉角厉蝽捕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4、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烟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叉角厉蝽5龄若虫具有最强的捕食能力,对烟青虫3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25.27头、0.5712和0.0396 d.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与烟青虫幼虫密度呈负相关,叉角厉蝽雌成虫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其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由此可知,叉角厉蝽对烟田烟青虫幼虫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为利用叉角厉蝽防治烟青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76.2

  • 相关文献

[1]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郭义,赵灿,李君摘,李敦松. 2020

[2]巴氏新小绥螨毒死蜱抗性选育及生物学特性. 王莉,程明明,傅云梅,方云洪,魏志堂,成禄艳,雷双,丁莉莉,于士将,丛林,冉春. 2021

[3]斜纹猫蛛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覃江梅,覃武,蔡晓燕,于永浩,陈红松. 2023

[4]等钳蠊螨联苯肼酯抗敏品系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作用. 周浩楠,潘琦,侯栋元,杨娟生,于士将,成禄艳,雷双,王莉,丛林,冉春. 2020

[5]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潜能研究. 徐庆宣,王松,田仁斌,王甦,张帆,马娇,李姝,邸宁. 2019

[6]叉角厉蝽2个章鱼胺受体的基因克隆及化学农药对其表达的影响. 姚琼,全林发,徐淑,董易之,李文景,池艳艳,陈炳旭. 2021

[7]附子白绢病拮抗细菌CZ1的分离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防效测定. 施春兰,朱国渊,秦得强,叶坤浩,杨丽,魏朝霞,曾华兰,叶鹏盛,吴国星. 2023

[8]叉角厉蝽对于不同虫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龚雪娜,罗梓文,玉香甩,曲浩,王雪松,龙丽雪,张东,梁晓静,陈林波,龙亚芹. 2023

[9]几种天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蒋杰贤,梁广文,王奎武. 2001

[10]不同剂量Bt悬浮液对辣椒烟青虫的防治效果. 涂祥敏,刘崇政,杨红,赖卫,詹永发,余文中. 2010

[11]高海拔地区反季节辣椒烟青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李德友,李桂莲,王天文,杨永忠,谢文秀,文林宏,周云. 2007

[12]60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防治烟青虫田间试验研究. 冯振群,卢清,李成军. 2016

[13]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烟田烟青虫药液最佳使用方案研究. 冯超,张成省,陈雪,周建,王全贞,王凤龙. 2012

[14]两种夜蛾科昆虫卵的超微形态特征对比研究(英文). 董钧锋,宋月芹,张友军. 2011

[15]两种夜蛾科昆虫卵的超微形态特征对比研究(英文). 董钧锋,宋月芹,张友军. 2011

[16]烟青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筛选及其感菌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周建云,刘明科,肖丽娜,陈德鑫,任春燕,刁朝强,张国超,汪显群,李茂业. 2017

[17]生物农药在烟田烟青虫/棉铃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郭梅燕,陈玉国,王雪芬,李成军,李小杰,邱睿,白静科,王海涛,常剑波,刘东升,王遂发,李淑君. 2020

[18]~(60)Co-γ辐射对烟青虫飞翔和繁殖生物学的影响. 吴孔明,郭予元. 2005

[19]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Bt)对烟青虫、棉铃虫的杀虫效果比较. 徐庆丰,章东方,陈锦绣. 2002

[20]棉铃虫和烟青虫初孵幼虫对植物顶尖嫩叶的偏好性差异. 高尚,杨耀,谷少华,王沫,李显春.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