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铃枣落果原因和防止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润生
作者: 周润生;刘启荣;单公华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山东果树
ISSN: 1002-2910
年卷期: 1981 年 01 期
页码: 25-33
摘要: 圆铃枣在我省栽培面积较广,除鲁西主产区外,鲁中南丘陵山区也有分布。产量约占全省枣产量的60%左右,在当前生产和今后发展中都居重要位置。但是该品种幼果发育期间持续不断地落果。在一般情况下,座果盛期平均每果枝可座2-3个幼果。而至采收前仅存留0.3个左右,落果率达90%以上,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为生产中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我所从1973-1980年,通过定点观察,调查访问,试验处理等方法,先后对与座果有关的生物学特性、落果动态、以及防止落果的技术措施等,进行了研究。 田间试验及观察结果 一、国铃枣开花习性、座果动态及港果现象 1.圆铃枣的开花习性;据1973—1980年观察,鲁西国铃枣区一般5月中下旬始花,盛花期在6月上旬,6月下旬末花6主要花期大约40天。此外,当年生枣头上的结果枝,长至一定程度,也开花,花期大约延迟20天,可持续到7月底。因此,全树花期可长达60—70天。就每条结果枝(即枣吊)而言,除基部叶腋为单花外,其他各节皆为花序。每条结果枝年开花量30—47.5朵,6月上中旬盛花期间每天每枚平均开花2—3朵。对国铃枣单花开放的观察表明,圆铃枣属日开型,每天中午开花(12时前后)。蕾裂即散粉,花丝外展花粉做完,其间大约18小时。开花后30—36小时柱头即变褐。一天中开花早晚受气温影响,高温干旱花开的早而且快,相反则延迟。 2.圆铃枣庄果动态及落果现象: 为探求落果原因,找出防止落果的关键时期,我们从1973年以来对国铃枣庄果动态进行了观察。每年于开花前选树势、树龄大致相同的树三株,每株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固定观察枝,数出结果枝总数,全树调查不少于200条。每5天调查一次座果数,花亭脱落、子房发育成浓绿色三角形小枣者(草帽状)即统计为果实。以单株为单位,计算各期的座果率,以每条果枝上座果数表示,简记为果/技比。六年观察的结果如图1。 图1可以看出,一般5月底6月初即可座果,在适宜条件下幼果增加很快,7—10天即可达到盛果高峰(一般在6月上中旬)。同时看到,幼果期座果率相当高,一般年份座果高峰期每果枝3一4个,个别年份可达8—.9个。但高峰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急剧落果。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果几乎直线下落,7月中落果转缓,直到月底。 据统计,幼果从花后每果枝2一S个,至采前降到0.3个左右,落果率达90y0以上。落果中有刚发育的三角形草帽状幼果,也有似黄豆、花生米大的幼果。那么最容易落掉的是那些果实呢?为此,旧74一1975年用彩线标记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结果看到最终形成产量的主要是结呆枝中部的果,大约占 50 yg,其次是先端和基部的果。这说明早期开的花不一定能座住,即使能发育成幼果,也会因养分竞争而萎黄落掉。而中后期花蕾已停止分化,开花量相对减少,营养生长减缓,所以幼果比较容易座住。 另外,在落果动态观察中发现,各年开始座果时间早晚不同,不同年间最多相差15天以上,将观察结果对照气象资料看出,座果似与气温有关,为此进行了调查. 3.座果与花期气温的关系: 1973—1975及1978—1980年,在进行座果动态观察的同时,研究了座果与花期气温的关系.各年度开始座果日期及花期最高座果如表1。 表!看出,座果最早的1974年比1973年早23天。无论开始座果早晚,座果前总有3—5天或更长时间日平均气温达25”C以上。 1973年调查从5月24日开始,一直到6月21日才座果。该年6月17日以前除3天在25“C以上外,其余均在18—24“C之间,且大多数在20”C左右,虽然从5月24日就开花,但没有座果。而1974年5月24—29日,日平均气温达26. 5”C, 29日就已座果。但 5月 30日至 6月 6日出现18. l—23. 6”C的不稳定低温.直到 6月 11日以后,日均温达2 5” C才继续增加座果. 在莱阳调查,一般7月初开始座果,7月5日后开始大量座果。据县林业局和徐家布大队观察,圆铃枣在莱阳一般6。月上旬末、中旬初始花,盛花在6月下至7月上,其间开花量占总花量的67.81o以上。1977年6月底至7月底,日平均气温几乎都在25”C以上,座果良好;相反,1976年7月上、中旬持续17—24.l”C的低温,出现花而不实现象,直到7月23日气温达25”C时才座果。1980年情况和1976年相似,花从6月上旬始开, 7月上旬花已开过三分之二以上,树上仍极少有果实,至 7月 23日以后才有几天在25”C以上,由此,圆铃枣基本无收。 为了进一步证实国铃枣庄果与日平均气温确有密切关系,1980年赴牟平县高陵公社薛家大队及乳山县诸往公社铁山大队进行了调查。两个队都是以酸枣为砧嫁接的园铃枣,树势旺盛,生长良好,但产量一直不稳。两队产量最高的1978年,花期日平均气温亦高,1976和1980年产量甚少或绝产,其花期气温一直在26”C以下。 因此,初步认为圆铃枣座果临界温度为日平均25”C。(连续3—5天)花期温度与座果有密切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高,幼果增加越快。我省胶东地区,花期气温偏低,丰产之年十有一、二,似乎不宜引种圆铃枣。 至于低温下不能座果的原因,我们仅从花粉发芽与温度的关系上进行了探讨。①以15@蔗糖为培养基,用悬滴法在室温下和②用恒温箱控制温度以1510蔗糖加!qo琼脂,再加10PPm硼酸为培养基进行花粉发芽试验,两者皆从半开的花朵中取粉播种,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 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有利于发芽。初步看出,低15oC,高于 45”C就不发芽。比较适宜和温度为28—30”C。20”C虽能发芽,但花粉管伸长较差.同时也看到,在40”C时发芽率还相当高(30—63畅),可见国铃枣花粉适应高温的能力很强.由此可见,气温偏低确是花而不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国铃枣落果原因分析: 根据严重落果出现在大量开花座果之后,以及幼果萎黄畸形的表征分析,严重落果可能与树体养分消耗有关。因此1973—1974年调查了与开花座果及营养消耗有关的枣头生长量。其方法是;选成龄大树三株,按不同方位选外围及内膛的新枣头,顺序编号挂签,每5天量一次生长量。结果看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枣头生长最快,此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30qo以上。所以当地群众有在5月底6月初“拿黄芽”的经验。由于枝条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座果、果实发育同时并进,开花座果盛期也正是枣头旺盛生长期,势必造成树体营养消耗过于集中。 为明确花后树体养分状况,曾于1976、1977年,速测了叶片中氨基酸和按态氮的含量,结果如表2、3、4. 分析结果看出,大量开花盛果之后,叶片中氮素水平下降.盛花期对照树的氨基酸只有花前的一半(表2)。落果高峰期氨基酸降到了最低水平(表S.7月11日)。同时也看出,主干环剥有利于氨基酸积累。6月下旬开始大量落果时,环剥树氨基酸高于其他处理一倍,从而说明了圆铃枣落果高峰期环剥能有效防止落果的原因。 另外,从表4健果和姜黄果营养元素含量分析中也看出,后者营养明显不足。在枣树肥水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氮素含量变化是营养供应和消耗状况的主要标志。初步测定看出,圆铃枣叶片中氮含量低点出现在6月下7月上,此时树上表现严重落果。 另在1973、1974及1976年追氮肥试验中也看到氮肥对提高采前座果率有某些效应。同时,应用0.sqo尿素根外追肥也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座果率。 鉴于以上分析,认为圆铃枣落果重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座果太多,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高峰相逢,造成养分消耗过于集中,致使幼果营养不良而引起落果。 三、防止港果的技术措施 在分析落果原因的基础上自1974年起,从调节营养分配,减少前期座果及增加树体贮备营养等方面,先后进行了花期喷硼提高座果率,应用带乙酸、2.4—D防止落果,西维因、若乙酸疏花,高浓度赤霉酸抑制花芽分化,盛花期喷Bg提高座果整齐度,落果高峰期环剥防落果等试验处理。同时在小面积上进行了加强综合管理试验。其久盛花期喷Bg和落果高峰期环剥对提高最终产量和果实质量有明显的效益。 1.盛花期喷Bg对国铃枣庄果的影响。 试验树为30—50年盛果期树。适宜浓度试验以单株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其浓度为500、1000、1500和2000PPm。在初步看到1500—2000PPm的Bg水溶液较为适宜时,又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采收前调查座果率、座果节位、果实大小及整齐度。 (l)喷Bg后落果波相变化:1975、1979及1980年调查结果如图2。 从图2看出,Bg处理后降低了前期座果水平,后期没有幼果直线下落的过程。另外看出,每个果枝上不是幼果成串,大小不一,而是个头均匀整齐、适量(图3),一般花后每果枝座果0.7—1.0个,采前能维持在0.4个以上。 (2)喷Bg对座果本位的影响;1978—1980年对喷Bg后的试树连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片还所示。 图4表明,Bg处理后座果节位明显提前、圆铃枣结果枝平均10—13书,5节以前座果者占67.9一80.3畅,而对照树只占16.5—24二4人在自然情况下,早期幼果不易座住。喷B 9后。保证了早期开花的“头喷枣”座定,先长势优,故能长成大果,单果重提高。 表5喷Bg的平均单果重为14.29克,对照10.82克。如按果实大小分级,喷Bg后15克以上的占44.9畅,而对照仅占4.14儿 10克以下的小果,对照占41.1钝.处理仅占G.2畅;又据今年调查,在果个普遍减小的情况下,喷Bg的单果重10.24—10.92克,而对照是7.78—7.85克。按加工乌枣的要求分级,Bg处理者一等枣占S7.7畅,对用只占13.3q0。不合格的等外枣处理为2.8q0,而对照是12.lq0. 据1979-1980年产量统计 Bg处理较对照平均株产增加4. 2-7. 2斤(因处理树之果实个大色艳,引人注目,采前丢失甚重。所收到的只是树冠上部之果,所以产量偏低。)几年连续试验看到,盛花期喷Bg能有效地防止前期超量座果,不仅使盛果本位提前,提高果实整齐度,而且能增加单果重。这对主要用于加工乌枣的圆铃枣来说,由于提高产品等级,从而增加收益。 2.落果高峰期环剥防止落果: (l)适宜时期环剥试验:选30年生盛果期树SO株,分成5组。两株一小区,重复三次,险机排列.分别于盛花期、末花期、落果高峰期及缓慢落果期进行环剥。割断皮层不伤木质,剥口宽0.3—0.5厘米,刀口平滑整齐。为保证愈伤组织免遭虫蛀,剥后5天用’50倍滴滴涕涂剥口,以后每5—7天重复检查并涂药。各小区的单号树为固定观察树,5天调查一次座果数。采收调查百果重、平均单株产量,计g总产,并与大田比较。表l—— 试验结果表明,各期环剥都可明显提高采前座果率,但环剥时间越早,果实越小.各期对比,以7月2日环剥树座果率最高,此时为落果高峰期。为了进一步验证此期是否适宜,于1979—1980年重复进行了试验,从盛花期开始每隔10天环剥一批,共处理4次.结果如表7。 两年试验结果看出,各期环剥座果率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但环剥越早果实越小.1979年盛花期环剥虽平均株产最高,但多为小果,不合加工乌枣的要求.而落果高峰期环剥.处理产量次于盛花期处理.果较对照稍小。1980年尽管处理盛花期、末花期环剥座果率都较高,但因绣病严重,试材皆为1978、1979年连续环利树,势弱病重,采前落果较多,致使产量较低.落果高峰期环剥处理的盛果率及产量都较好,三年连续处理姆势未见明显削弱_所以认为此期环剥较适宜. 适期环剥,增产效果也较明显。1979年环剥树平均株产51.3斤,比大田增产71畅;1980年处理树平均27.8斤,比大田增产98.6倒 (2)这期环剥示范试验;为了进一步验证落果高峰期环剥提高圆铃枣庄果率的效益,在前两年试验的基础上, 1980年于济阳县稍门公社尚家大队和在平县尚庄公社许在大队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如表8. 环剥村采前座果显著高于对照,增产幅度45—118qa.同时看出,初果期幼树效果比50年生树更明显。 通过试验示范表明,应用环剥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圆铃枣庄果和产量.鲁西枣区环利的适宜时期当在6月下至7月初。 ,讨论 1.研究结果表明,圆铃枣在鲁西枣区座果容易。幼果发育期持续严重落果是阻碍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试验证明盛花期喷Bg和落果高峰期环剥对防止落果有明显效果鉴于圆铃枣在我省枣产量中占60%左右,又是加工乌枣的主要原料,在内销外贸上都很重要。此两项技术措施如能由点及面加以推广,圆铃枣产量将会较快增长。 2.试验中看到,盛花期喷Bg以后5—7天即大量落花,而对已发育的幼果(三角形草帽状小果)未见不良影响,凡喷过Bg的幼果呈黑绿色。因此看来,Bg的作用似乎8是疏花。经标记花蕾看出,咬过B 9的花蕾。开花也不能座果,究竟是抑制了器花发育,还是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证明,喷布Bg的适期为盛花期果枝上座住1—2个小枣时。应用过早将因疏花过重而座果稀少影响产量。使用过晚则达不到控制座果量的目的。聊城枣区应用适期,大体在6月上旬末,中旬初(10—15日).” 3.用环剥技术防止圆铃枣落果时,应首先加强土肥水管理,在增强树势的前提下,增产效果才会更好。同时,在实际操作时必须掌握固树势环剥,严格技术要求,否则会导致树仁哀弱。试验表明,剥口宽0.3—0.5厘米,能在20天内愈合为宜。 4.调查证明园铃枣庄果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初步认为座果临界温度为日平均25”C。圆铃枣全树开花期60—70天,而与产量有关的主要花期大约40天。鲁百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而胶东地区则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据莱阳县林业局和徐家布大队调查.此问开花量占全部花量的93.3qo.所以这一段气温对座果影响很大。据莱阳气象站资料.一般7月初才能达到25”C,此时已开花一半。但在特殊年份,7月下旬气温才能回升到25“C,此时花已基本开完,所以座果少、产量低.因此这些地区似不宜a卜圆铃枣.圆铃枣落果原因和防止技术研究@周润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刘启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单公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拐枣不同部位多糖的结构特征及活性分析
作者:王洁;毕金峰;吴群军;苟敏;周润生;陈芹芹
关键词:多糖;拐枣;结构特征;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HepG2细胞
-
枣树的生长结果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周润生
关键词:
-
大果型早熟鲜食枣新品种‘早秋红’
作者:张琼;周广芳;王中堂;单公华
关键词:枣;新品种;‘早秋红’;早熟;鲜食
-
枣制干新品种‘鲁枣12号’的选育
作者:张琼;王中堂;单公华;周广芳
关键词:枣;制干;新品种;‘鲁枣12号’;选育
-
响应面法优化枣果三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张琼;张雪丹;王中堂;周广芳;单公华
关键词:响应面法;枣;三萜酸
-
枣新品种‘圆铃2号’的选育
作者:王中堂;周广芳;张琼;单公华
关键词:枣;制干;新品种;‘圆铃2号’;选育
-
枣树的整形修剪技术
作者:周润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