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有机碳的时空分异及耦合行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倩

作者: 李倩;张珊珊;线薇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颗粒态有机碳(POC);溶解态有机碳(DOC);时空分异;耦合行为;长江口

期刊名称: 海洋环境科学

ISSN: 1007-6336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24-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2014年5月、11月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综合环境调查,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溶解态有机碳(DOC)在长江口水域的迁移分布及相互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DOC和POC浓度整体都遵循南部高、北部低,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规律。春季DOC贡献率为18.44%~71.50%,均值为(46.78±13.87)%;秋季为25.46%~84.97%,均值为(63.35±14.63)%。在近岸水域尤其是最大浑浊带(TMZ)附近以POC为主;近海区则以DOC为主,且表层DOC贡献高于底层。长江口水域有机碳物源复杂且主要为陆源输入贡献,底层海洋和三角洲来源的贡献更高。在长江口水域DOC和POC之间存在着形态比例转化,主要受盐度和悬浮颗粒物(TSM)动态变化的控制;当水体中TSM浓度大于98.41 mg/L时,长江口有机碳以颗粒态为主,反之则以溶解态为主。TMZ是有机碳浓度和形态转变的重要场所,POC在此发生沉降并矿化,强水动力导致的解吸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能会促使其向DOC转化。

分类号: P734

  • 相关文献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区旱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的影响. 刘海隆,蒋太明,刘洪斌,肖厚军,夏锦慧. 2005

[2]信阳市镇域农民收入时空分异研究. 毛达,黎世民,康江江,丁志伟. 2015

[3]基于ESDA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时空分异格局研究. 彭程,陈志芬,吴华瑞,孙想,姚娜. 2016

[4]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的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李艳梅,孙焱鑫,刘玉,廖上强. 2015

[5]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分异研究. 刘玉,薛剑,潘瑜春. 2012

[6]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孙丽娜,石占胜,宫月. 2018

[7]民族地区"两山"耦合协调度评价与时空分异研究. 李丽媛,胡玉杰,李明昕. 2022

[8]广西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常慧杰,范稚莲,莫良玉,陆桂军,梁琼,朱芝燕,范业赓. 2021

[9]海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分异研究. 徐亚辉,潘瑜春,刘玉,王学东. 2016

[10]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时空分异的定位监测研究. 色音巴图,贾峰. 2003

[11]中国农民生活富裕的时空分异、宏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郭君平,曲颂,吴硕. 2024

[12]200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及时空分异. 刘艳华,徐勇,刘毅. 2012

[13]基于生计风险-抵御力耦合视角的四川省乡村地域时空分异研究. 常洁,何鹏,林正雨. 2023

[14]中国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与乡村生态化耦合协调发展. 张康洁,于法稳,李福夺. 2023

[15]北京市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分异研究. 唐林楠,潘瑜春,刘玉,唐秀美. 2016

[16]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时空分异及空间效应. 肖琴,周振亚,罗其友. 2021

[17]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时空分异与评价. 韦广泼,谭宏伟,黄玉溢. 2004

[18]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 刘玉,郝星耀,潘瑜春,唐秀美. 2014

[19]近40年甘肃省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张美兰,崔增团,顿志恒,贾蕊鸿,张玉霞,郭世乾,崔倩怡,葛承暄,蔡立群,董博. 2022

[20]重庆市水田和旱地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唐荣莉,刘静,罗友进,杜静,廖敦秀.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