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尚洁

作者: 高尚洁;刘杏认;李迎春;柳晓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炭;秸秆还田;温室气体;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净全球增温潜势;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05 期

页码: 935-9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开展了 3年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①对照(CK);②施用生物炭9.0 t·hm-2·a-1?;③ 全量秸秆还田(S);④秸秆还田配施9.0 t·hm-2·a-1生物炭(CS).4个处理均施等量的氮磷钾化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用量为200 kg·hm-2·a-1,磷肥为过磷酸钙,用量为55 kg·hm-2·a-1,钾肥为硫酸钾,用量为40 kg·hm-2·a-1.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并计算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析连续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1)综合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与CK处理相比,S和CS处理的年平均生态呼吸排放量(Re)分别增加了 47.8%和67.9%(P<0.05);C处理的年平均N20累积排放量降低了 20.3%(P<0.05),而S和CS处理的N2O年平均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 23.6%和41.4%(P<0.05).(2)与CK处理相比,C、S和C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年平均变化量(△S0C)均有显著增加,其中CS处理增幅最大,增加了 150.6%(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S0C均有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 21.7%、20.8%和17.8%.各处理的NGWP和GHGI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NGWP分别降低了 163.5%、171.7%和273.0%(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NGWP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 73.4%、58.8%和54.7%.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GHGI分别降低了 236.2%、253.3%和388.9%(P<0.05),C、S和CS处理第3年的GHGI较第1年分别降低了 126.3%、98.2%和108.6%(P<0.05).就产量而言,C、S和CS处理的作物产量保持相对稳定,有轻微增长,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在施化肥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的措施均能够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抑制增温潜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农田增温潜势,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是增加农田固碳、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有效措施.

分类号: S181

  • 相关文献

[1]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曹兵,高玮,李洪杰,王学霞,王玉霞,周晓琳,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董淑祺,邹国元,李子双. 2024

[2]生物炭对棕壤玉米田CO_2与N_2O排放的影响. 谢立勇,许婧,郭李萍,孙雪,赵洪亮,郑益旻. 2018

[3]功能性材料生物炭的农田应用效应. 张喜娟,孟英,唐傲,王彤彤,董文军,冷春旭,姜树坤,王嘉宇. 2013

[4]长期定位双季稻田施用生物炭的温室气体减排生命周期评估. 张卫红,李玉娥,秦晓波,李健陵,万运帆,王斌,高清竹,刘硕. 2018

[5]施用生物炭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黄剑,张庆忠,杜章留,王一丁. 2012

[6]花生壳生物炭用量对猪粪堆肥温室气体和NH3排放的影响. 王义祥,叶菁,林怡,刘岑薇,李艳春. 2021

[7]等氮替代施入生物炭对南方免耕早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李诗,张俊辉,胡钧铭,周凤珏,李婷婷,徐美花,马洁萍,陆展彩. 2023

[8]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海候,吕志伟,金梅娟,沈园,陶玥玥,周新伟,施林林,李茹,陆长婴. 2024

[9]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与生物炭复配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陶甄,李中阳,李松旌,李宝贵,李嗣艺,高峰,刘源. 2022

[10]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冷浸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邵玲玲,邹平,杨生茂,叶静,陶林富,俞巧钢,符建荣. 2014

[11]生物炭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 吴乐诗,李冬琴,黎华寿,陈桂葵. 2024

[12]秸秆还田固碳增汇效果研究进展. 罗龙皂,李渝,蒋太明. 2013

[13]土壤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麦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祥菊,周炜,王子臣,盛婧,陈留根. 2016

[14]直播旱种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英文). 张自常,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李永丰. 2015

[15]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张贺,郭李萍,谢立勇,林淼,叶丹丹,阎宏亮. 2013

[16]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闫翠萍,张玉铭,胡春胜,董文旭,王玉英,李晓欣,秦树平. 2016

[17]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吕艳杰,于海燕,姚凡云,曹玉军,魏雯雯,王立春,王永军. 2016

[18]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2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 张贺,郭李萍,谢立勇,林淼,叶丹丹,阎宏亮. 2013

[19]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李新华,董红云,朱振林,杨丽萍,贾曦,郭洪海. 2019

[20]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李新华,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郭洪海.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