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表皮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宝贵

作者: 薛宝贵;黄智慧;周洲;马爱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菱鲆;表皮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1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41-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表皮蛋白质提取方法、不同裂解液配方、等点聚焦程序和上样量等条件的对比试验,建立及优化了大菱鲆表皮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体系。试验采用改良的TCA/丙酮和超声波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大菱鲆表皮组织的全蛋白,裂解液配方根据Bio-Rad公司推荐的进行调整,使用17cmpH4~7的IPG胶条被动水化上样,上样量为250μg。等点聚焦程序采用30V线性6h、250V线性2.5h、500V线性1.5h、1000V快速2h、4000V线性3h、8000V快速3h、8000V线性1h、500V24h,凝胶银染后用I mage Master2D Platinum7.0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较满意的双向电泳图谱,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重复性,为大菱鲆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家蚕五龄第1天与第4天后部丝腺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吴卫成,叶键,鲁华云,李建营,陈金娥,孟智启,倪春霄,钟伯雄. 2006

[2]适用于生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刘丽娟,舒烈波,陈海荣,罗利军. 2009

[3]甘蓝型油菜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优化. 舒佳宾,文李,官春云. 2012

[4]水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技术. 杨炜,毕学知,黄大年,肖翊华. 1993

[5]紫花苜蓿幼苗茎叶响应盐胁迫的双向电泳比较分析. 熊军波,刘洋,田宏,张鹤山,陈明新. 2018

[6]二化性家蚕卵低温和常温催青的胚胎期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 章扬,裘智勇,赵巧玲,唐顺明,汪生鹏,宋海韬,沈兴家. 2010

[7]木薯非胚性与胚性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差异初步分析. 段瑞军,符少萍,王静,郭建春,胡新文,张鹏,李瑞梅. 2011

[8]双向电泳中4种常用染色方法的比较. 唐秀英,邵彩虹,谢金水. 2010

[9]条锈菌侵染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 彭云良,高荣,刘世贵. 2003

[10]不同生态区同一基因型烤烟叶绿体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李辉,孙焕良,李德芳. 2014

[11]枇杷叶片和果实总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优化方法. 马斌,孙骏威,余初浪,徐红霞,李素芳. 2011

[12]桃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技术的研究. 李成斌,熊明国,李靖. 2009

[13]家蚕4眠期与5龄期后部丝腺细胞蛋白质组成分析. 吴卫成,钟伯雄,孟智启,陈金娥,颜新培,叶键,沈飞英. 2005

[14]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条锈菌侵染后小麦蛋白质的改变. 李跃建,姬红丽,彭云良,高荣,高霞,刘世贵. 2005

[15]新红星苹果花芽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朱志勇,曹尚银,徐小彪,郭俊英,陈玉玲,薛华柏. 2007

[16]槟榔黄化病叶片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与鉴定. 曾莉娟,李涛,王健华,张雨良,刘志昕. 2010

[17]受烯丙异噻唑诱导的水稻叶片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 刘文文,李永刚,杨明秀,李明,文景芝. 2010

[18]不同采胶强度下橡胶树胶乳C-乳清蛋白的双向电泳初析. 肖再云,刘实忠,校现周. 2009

[19]青杨双向电泳实验体系的建立. 陈国良,蒋晶,乔桂荣,金梁,孙月华,杨晔,周婧,卓仁英. 2009

[20]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桑石磊,李丽.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