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深施肥通过优化叶片功能与氮素积累来提高大豆产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一帆
作者: 徐一帆;徐彩龙;李瑞东;吴宗声;华建鑫;杨琳;宋雯雯;吴存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侧深施肥;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能力;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09 期
页码: 2335-23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肥料为作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推动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优质大豆主要产区,优化该地区施肥技术对于提高大豆单产,缓解我国大豆进口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设置不施肥(nofertilization,F0)、侧深施肥(sidedeepfertilization,F1)、等距施肥(equidistantdeepfertilization,F2)和地表撒施(surfacefertilization,F3)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大豆叶片生理指标、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施肥方式与大豆生产的相互关系,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 F1处理增加了大豆荚粒期叶片的光系统Ⅱ潜在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相较于其他处理, F1处理大豆生育后期叶片的Y(Ⅱ)增加3.61%~22.86%。在抗氧化代谢方面, F1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叶片的SOD和CAT活性,与其他处理相比,鼓粒后期F1处理叶片S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6.32%~35.34%和1.93%~50.55%,进而促进了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升(29.42%~70.10%)。F1处理光合功能的改善提升了生育中后期干物质(1.17%~101.18%)和氮素(1.01%~88.14%)的积累,为产量的增加奠定基础。施肥方式的改变(F1、F2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较F3处理分别提高了10.66%和6.55%。进一步分析发现,大豆叶片Fv/Fm、Y(Ⅱ)、P_n、SOD和CAT活性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侧深施肥增强了大豆叶片后期抗氧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光合与物质积累,优化产量构成,促进大豆增产。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牛心朴子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李树华,许兴,郑国琦,何军,马向前. 2003
[2]多噬伯克霍尔德氏菌WS-FJ9对杨树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影响. 李冠喜,吴小芹,叶建仁. 2014
[3]根际饱和溶解氧对水稻分蘖期光合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胡继杰,胡志华,张均华,曹小闯,金千瑜,章志远,朱练峰. 2024
[4]不同光质LED光源对彩叶草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孟力力,柳军,皮杰,刘建龙,余刚,夏礼如. 2018
[5]菠萝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 马帅鹏,庞振才,李静,陈秀龙,龙卫平,马旭东,魏守兴,覃新导. 2015
[6]不同光质LED光源对彩叶草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孟力力,柳军,皮杰,刘建龙,余刚,夏礼如. 2018
[7]茶树叶绿素荧光参数叶位差异及其稳定性分析. 唐敏,翟秀明,罗红玉,邬秀宏,侯渝嘉. 2018
[8]嫁接和6-BA处理对淹水黄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丁小涛,姜玉萍,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 2014
[9]江淮地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 2019
[10]缓释肥侧位深施及用量对油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吕伟生,肖小军,肖国滨,黄天宝,肖富良,李亚贞,韩德鹏,郑伟. 2020
[11]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钟雪梅,吴远帆,彭建伟,卢文璐,宋思明,唐启源,湛冬至,周旋. 2020
[12]侧深施氮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朱从桦,张玉屏,向镜,张义凯,武辉,王亚梁,朱德峰,陈惠哲. 2019
[13]玉米施用氮肥加长效剂全量侧深施肥试验研究. 刘洋,孙占祥,孙贝烈,杨洪泽. 2002
[14]优良食味粳稻南粳3908产量和米质对穗肥减量的响应. 周丽慧,倪新华,朱镇,陈涛,赵庆勇,姚姝,黄胜东,王才林. 2023
[15]配方肥结合侧深施肥在水稻化肥减施增效中的应用研究. 黄春辉,王家嘉. 2021
[16]滨海稻区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蔚然,于小彭,展广军,王康健,申祺,于艳青,徐久升. 2022
[17]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对浙优18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陈生良,戴华振,陈照明. 2023
[18]侧深施氮对我国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胡洋,肖大康,李炫,李锦涛,胡仁,任科宇,侯俊,曹玉贤. 2024
[19]新型控释肥机插侧深施对江淮中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钟成虎,束孝海,徐立宏,张兆东,王玉军,甘剑锋,江洪强,何毕,胡根生,王宏斌,吴红星. 2021
[20]施肥方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卞景阳,刘琳帅,孙兴荣,刘丽华,郑桂萍,尉景顺,徐林贵.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灰色系统理论在宁南旱作区冬小麦育种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勉有明;杨琳;邵千顺
关键词:冬小麦;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产量性状
-
白及多糖创面敷料及交联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雪;刘海;张烨珊;杨琳;宋智琴;陈娅娅;吴明开
关键词:白及多糖;创面敷料;伤口愈合;交联
-
体细胞杂交在蔬菜作物上的研究与前景
作者:杨东旭;刘玉梅;韩风庆;张硕;杨琳;李占省
关键词: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体融合;杂种鉴定
-
不同夜间温度条件下外源水杨酸对大豆产量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仲法;宋雯雯;徐彩龙;陈新蕾;吴佩杭;王书君;陈磊;吴存祥
关键词:大豆;夜间温度;水杨酸;产量;收获指数
-
基于生计资本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滇琼天然橡胶主产区为例
作者:伍薇;刘锐金;何长辉;杨琳;占达儒
关键词:天然橡胶;生计资本;生计多样性;收入多元化;中介效应;海南岛;云南省
-
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天然橡胶产业支持政策及启示
作者:杨琳;何长辉;伍薇;刘锐金
关键词:天然橡胶;产业政策;种植补贴;生产激励
-
麦秸覆盖还田对大豆耕层物理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者:吴宗声;徐彩龙;李瑞东;徐一帆;孙石;韩天富;宋雯雯;吴存祥
关键词:夏大豆;耕层温度;物理性质;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