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夏播棉品系的密度适应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晓丽

作者: 胡晓丽;姜艳丽;皇甫张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播棉;密度;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适应性分析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11-216+255

摘要: 对晋南16个夏播棉品系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在常规种植模式下较多,籽、皮棉产量在高密度种植模式下较高,铃质量和衣分在2种种植模式下差别不大,而棉纤维品质中密度主要影响断裂比强度;品系9,10,11在常规种植模式下产量和品质优于高密度种植。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密度种植模式下,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3.49%,基本上可以代表所有性状的变异信息,品系3,9,6,14,1适宜常规密度种植;同理,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5.34%,品系4,1,8,9,16适宜高密度种植。综合考量,常规种植模式下宜种植品系3,9,6,14,15,高密种植模式下宜种植品系4,1,8,16。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李心昊,李俊,刘丽欣,王方,郝睿,王天尧,张春雷,马霓. 2021

[2]ATR-THz波谱结合PLS-DA对陈化小麦快速无损鉴别研究. 王冬,潘立刚,刘龙海,江元卿,李安,靳欣欣,马智宏,王纪华. 2016

[3]基于因子分析的宜宾市蚕桑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王一,李冬兵,刘学锋,曾泽彬,周丽,刘筱雪. 2022

[4]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玉米新品种协玉901的最适密度和氮肥量. 卿春燕,王秀全,卢庭启,张华,税红霞,马鹏,何丹,庞启华. 2022

[5]黄河流域短季棉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崔瑞敏,刘存敬,刘素恩,郭宝生,耿军义,王兆晓,尹晓琳. 2007

[6]转基因夏播棉品种中棉所9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周晓箭,周晓箭,杨代刚,马雄风,李威,裴小雨,刘艳改,张飞,贺昆仑,赵俊杰,任中英,张文生,王星星,郭金峰. 2020

[7]脱叶剂对夏播棉产量、品质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胡晓丽,姜艳丽,宋建中,皇甫张龙,解保家. 2015

[8]甲磺隆钠协对套种及夏播种育生育及产量影响. 吕菊英,潘启明. 1996

[9]麦后夏播棉育种农艺与经济性状的相关与协调. 林昕. 2001

[10]麦后夏播棉育种农艺与经济性状的相关与协调. 林昕. 2002

[11]澳洲坚果在贵州南亚热带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欧珍贵,周正邦. 2006

[12]瑞杂816在盐城地区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 2008

[13]绥棱地区引进的马铃薯品系适应性对比分析. 房磊. 2021

[14]墨脱县冬季气候与热带果树引种适应性. 王文华. 2020

[15]海涂泥质盐碱地不同果桑品种生长适应性分析. 杨升,王明睿,刘培刚,刘双双,刘星,朱燕,魏佳,陈秋夏,潘飞翔,王金旺. 2024

[16]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在新疆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分析. 龙卫华,咸志慧,张正,阿里别里根·哈孜太,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浦惠明,胡茂龙. 2025

[17]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18]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9]河套黄灌区食用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杨文耀,安玉麟,郭富国,李荣富,刘昌礼,李杰,韩文清,曹明元,赵强. 2009

[20]温室尖椒栽培密度及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 白晓雷,王秀芝,孟令强,崔聪聪.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