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地不同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效益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春艳

作者: 齐春艳;赵国臣;侯立刚;马巍;刘亮;孙洪娇;郭晞明;隋鹏举;付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北方;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11 年 36 卷 06 期

页码: 1-3+1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对常规稻作(CK)、稻鸭共作(A)、稻鱼共作(B)和稻蟹共作模式(C)连续3年的定位研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总体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上,C>A>B;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品质方面,A>C>B;稻田养鸭水稻产量降幅最小,稻蟹次之;A、B、C各处理总经济效益分别比常规稻作增收11 407.5元/hm2、4 312.5元/hm2和7 378.5元/hm2。说明,在北方寒冷稻作区,稻鸭共作在改善稻作环境、增加经济效益上优于常规稻作和其他两种稻作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技术的主体模式推广和应用。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洱海流域稻田综合种养对田面水氮素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崔荣阳,刘宏斌,毛昆明,毛妍婷,陈安强,雷宝坤. 2020

[2]稻蟹共作对稻田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申祺,李蔚然,于小彭,王康健,展广军,贺双梅,于艳青. 2021

[3]南粳9108水稻-中华绒螯蟹共作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与生长动态分析. 王伟,顾海龙,胡中泽,王显,冯亚明,张培通,焦庆清. 2017

[4]不同稻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吕明睿,高子健,张欣雨,李艳和,宋光同,赵玉华. 2023

[5]黑龙江省稻-扣蟹共作模式中华绒螯蟹生长及水质研究. 王世会,赵志刚,罗亮,张瑞,郭坤,徐伟. 2022

[6]放养密度对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中河蟹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王世会,赵志刚,罗亮,张瑞,郭坤,徐伟,梁利群,张旭彬. 2023

[7]稻鲈共作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抗氧化状态、肌肉营养品质和代谢功能的影响. 丁崇航,贾睿,侯诒然,李冰,朱健. 2023

[8]施氮量对川东南冬水田稻鱼共作系统下杂交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徐富贤,周兴兵,张林,郭晓艺,刘茂,朱永川,熊洪,郭长春,蒋鹏. 2024

[9]芒市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谢云玲,冷升璨,帕三石,赵丽娟,尹娇,左志彪,侯跃,龙瑞平,杨从党. 2022

[10]稻鱼共作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湖南省辰溪县为例. 刘琼峰,杨友才,邬贤梦,周金玉,肖和艾,李明德,吴海勇,谷雨. 2018

[11]耕作模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王思潮,曹凑贵,李成芳,熊又升,汪金平. 2014

[12]投喂率对稻-黄颡鱼共作系统气态氮散失和饲料氮利用率的影响. 吴俊男,鲍婷,王梦杰,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2022

[13]稻鱼共作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龙瑞平,杨兆春,穆家伟,鲁康兴,李维刚,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久,张君莉,王瑶,杨从党. 2022

[14]稻鱼共作对水稻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 蔡淑芳,黄献光,黄惠珍,包巍,张钟,雷锦桂. 2022

[15]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郑建初,谭淑豪,刘华周,冯金侠,张卫建. 2005

[16]稻鸭种养生态系统的碳氮效应及其循环特征. 许国春,刘欣,王强盛,甄若宏,郑建初. 2015

[17]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效应. 陆长婴,吴彤东,刘凤军,沈明星,姚月明,穆兰芳. 2007

[18]机插稻鸭共作系统氮素基蘖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余翔,王强盛,王夏雯,王绍华,蒋祖明,唐来春,丁艳锋. 2009

[19]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王绍华. 2008

[20]稻鸭共育对超级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周华光,梁文勇,刘桂良,许燎原,吴降星,郑许松,徐红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