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
作者: 王伟;李玉发;何中国;刘红欣;李伟堂;杨翔宇;张连喜;牛海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多粒型花生;种植技术;种植密度;叶面积系数;光合势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36-40
摘要: 研究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密度对吉林省多粒型花生吉花2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吉林省生态环境的种植技术和最佳种植密度,完善吉花2号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采用2种种植技术及5个种植密度(1.79×10~5、2.02×10~5、2.30×10~5、2.69×10~5、3.23×10~5株/hm~2),研究特定时期花生光合指标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吉花2号采用小垄双行种植技术、种植密度为2.02×10~5株/hm~2时生育期最短,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生育期提前1~2 d;植株的株高最小,有利于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最大,总光合势最大;产量最高(3 651.15 kg/hm~2),较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增产10.17%。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不同密度下,吉花2号产量都高于双粒穴播种植技术。因此,小垄双行种植技术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分类号: S565.2
- 相关文献
[1]花生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郑亚萍,孔显民,成波,王华松,刘歧茂,张伟,姜振祥. 2003
[2]纤维亚麻亩产350公斤原茎产量结构与生理参数初探. 徐丽珍,周以贤,张福修,关凤芝,赵德宝,宋宪友. 1993
[3]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及产量的调控. 马小黎,刘建华,钟新榕. 2019
[4]多粒型花生资源遗传多样性和耐盐性分析. 韩燕,马登超,刘译阳,崔凤,万书波,李国卫. 2017
[5]不同种植方式下马铃薯的群体结构研究. 何庆才,何昀昆. 2007
[6]复播油用向日葵不同密度对群体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刘胜利,王鹏,柳延涛,赵刚,李万云,陈寅初. 2018
[7]新大豆2号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刘胜利,孔新,任林昌,战勇,李玉梅,魏建军,罗赓彤. 2005
[8]生物活性物质对大豆叶面积和光合势的影响. 白雪梅. 2011
[9]矮杆早熟大豆的合理密植研究. 乐光锐,姚绍勉,朱星陶,王尔明. 1990
[10]氮磷钾配比对红芸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晋凡生,韩彦龙,李海金,李洁,李晓平. 2017
[11]不同密植园金冠苹果光能利用率的初步探讨. 李丽,常立民,张艳茹. 1985
[12]迟熟中粳稻超高产品种选育方向与途径的探讨. 陈荣庚,李秉柏,阮书存. 2006
[13]不同春玉米品种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点及碳氮含量变化. 孙雪芳,丁在松,侯海鹏,葛均筑,唐丽媛,赵明. 2013
[14]紧凑型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陈国平,赵久然,李伯航,王忠孝,李维岳,尹枝瑞. 1993
[15]呼和浩特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分析. 王云生,孙峰成,冯勇,付增娟,鲁克,邵志壮,李美娜. 2014
[16]施氮量对杂交油菜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高志宏. 2006
[17]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积温模型的建立. 李向岭,赵明,李从锋,葛均筑,侯海鹏. 2011
[18]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刘红江,陈留根,朱普平,盛婧,张岳芳,郑建初. 2011
[19]棉叶光补偿点与棉田最大叶面积系数的初步研究. 陈冠文,余渝. 2000
[20]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孙锐,彭畅,丛艳霞,董志强,王志敏,赵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关键词:生物炭;白浆土;养分;玉米;产量
-
花生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作者:徐彪;牛海龙;刘红欣;李伟堂;王伟;李玉发;吴松权;何中国
关键词:花生(Arachis hypogaea);SSR标记;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指纹图谱
-
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深度
-
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作者:乔光德;马春艳;张凤英;王伟;赵明;谌微;傅愔;刘志强;马凌波
关键词:饵料;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变态发育
-
侧深施肥装置三通管气固两相流仿真与试验
作者:陈威;王川;王丽伟;张瑾;王伟;卢碧芸
关键词:水稻侧深施肥;气吹式;三通管;气固两相流;仿真分析
-
2021-2022年虾类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流行情况调查
作者:赵文秀;万晓媛;夏继涛;姚亮;徐瑞东;王伟;余星潼;张庆利
关键词: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CMD);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流行病学
-
骆驼刺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功能特性
作者:木尼热·木塔力甫;叶艺洁;张芯语;艾尼江·尔斯满;张志东;王伟;楚敏
关键词:骆驼刺;植物内生菌;抗逆;促生特性;抑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