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温度对紫苏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江长美

作者: 卢江长美;张超;马越;赵晓燕

作者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关键词: 紫苏;挥发性物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紫苏酮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10 期

页码: 134-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干燥温度对紫苏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和风味的影响。电子鼻分析显示:55℃干燥获得产品的风味与新鲜紫苏冻干后的风味非常相似,与其他温度干燥获得产品风味有一定区别。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新鲜紫苏冻干后总共检出2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紫苏酮含量最高为173μg/g,根据生理代谢途径特征可以判定该紫苏为PK(perillaketone)型。干燥温度对紫苏中挥发性物质组成有不同影响,其中55℃干燥样品保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如紫苏酮、芳樟醇、香芹酮等均有检出,较好保留了紫苏的风味。因此,55℃是紫苏较适宜的干燥温度。

分类号: TS218

  • 相关文献

[1]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1-MCP处理对线椒低温贮藏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张鹏,李江阔,陈绍慧. 2016

[2]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紫苏酮的研究. 胡晓丹,张德权,孙爱东,王建中,刘玉军. 2007

[3]鲟鱼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刘奇,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黄卉. 2012

[4]部分徐麦品种(系)馒头的挥发性物质和质构分析. 刘立伟,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王静,冯国华. 2023

[5]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郭家刚,杨松,伍玉菡,朱倩,杜京京,江舰. 2024

[6]玉杏发酵酒及蒸馏酒挥发性物质分析. 杨沫,孙玉霞,赵新节,韩伟伟,董书甲. 2018

[7]圆根酸菜风味成分分析. 赖海梅,颜朗,王雅利,杨梦露,黄玉立,曾雪晴,梅源,朱永清,葛黎红,赵楠. 2024

[8]贵州野生羊肚菌的挥发性物质及香气品质分析. 罗凯,吕金丽,吴迪,吕树鸣,罗开源,张冬莲,汪志威,李秀亚,李伟,焦仁军,桂阳. 2025

[9]不同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杜柳,邱文兴,王世哲,刘栋银,邓祎,熊光权,乔宇,吴文锦,汪兰,汪超. 2023

[10]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酒龄酱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 蒲璐璐,戴怡凤,李豆南,郭灿,姚键梅,徐浩,邱树毅. 2021

[11]电子鼻结合顶空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辣椒发酵后挥发性成分. 陆宽,王雪雅,孙小静,霍昕,高玉琼,冯发进,杜成兴. 2018

[12]小米不同热处理对小米醋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王鑫源,李朋亮,赵巍,刘松雁,刘冰,王向红,刘敬科. 2023

[13]4种干燥方式下火龙果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孟繁博,林茂,陈曦,黄道梅,郑秀艳,汤鹏宇. 2025

[14]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烤包子关键风味物质. 毛红艳,王佳敏,祖力皮牙·买买提,岳丽,于明. 2024

[15]基于电子鼻及HS-SPME-GC-MS分析乳酸菌发酵不同碳源刺梨汁风味特征. 王辉,罗婧文,龙明秀,王梅,陈中爱,陈朝军. 2025

[16]酵母提取物和迷迭香提取物对鲈鱼风味的影响. 姚晓波,熊光权,乔宇,汪兰,吴文锦,丁安子,李新,石柳. 2020

[17]不同品种苹果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分析. 张鹏,陈帅帅,李江阔,徐勇,李博强. 2019

[18]窖藏和冷藏条件下鸭梨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岳盈肖,何近刚,赵江丽,闫子茹,程玉豆,武肖琦,王永霞,关军锋. 2021

[19]不同包装对甜椒贮后货架期挥发性物质及理化品质的影响. 潘冰燕,鲁晓翔,李江阔,张鹏,陈绍慧. 2016

[20]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张超,邓星星,马越,赵晓燕,李武.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