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47年水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邸玉婷

作者: 邸玉婷;赵国臣;徐克章;武志海;张治安;凌凤楼;姜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遗传改良;生物量;产量;收获指数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0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251-2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收获指数及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产量、收获指数、有效分蘖生物量和单茎生物量增加,分蘖总数减少。47年间产量由9118·36kg/hm2增加到15060·1kg/hm2,收获指数由0·46增加到0·55,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39%和0·44%。随着品种的演替,单株分蘖总数下降,收获期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略有增加。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增加是有效分蘖生物量和单茎生物量增加的结果。品种改良过程中单茎生物量增加是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增加的结果,其中,抽穗期茎鞘生物量和抽穗后30d叶片生物量分别增加75·17%和49·94%。抽穗后叶片生物量和抽穗后10d的茎鞘生物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抽穗后30d的单茎生物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收获指数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谢志梅,张少红,肖应辉,刘斌. 2015

[2]水稻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6

[3]沿海地区氮肥形态对藜麦生长和单株籽粒干质量的影响. 李斌,陈满霞,马萌萌,王伟义,费月跃,崔必波,晏军,顾闽峰,隆小华. 2021

[4]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推广水稻品种部分叶片特征的变化. 赵国臣,姜楠,徐克章,凌凤楼,武志海. 2011

[5]剪叶疏花条件下高浓度CO_2对汕优63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赖上坤,吴艳珍,沈士博,景立权,王云霞,朱建国,杨连新,王余龙. 2016

[6]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李春寿,叶胜海,陈炎忠,阮关海,黄福灯,张小明. 2005

[7]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何秀英,陈钊明,廖耀平,程永盛,陈粤汉. 2006

[8]开花期外施表油菜素内酯(epi-BR)对水稻的影响. 王士银,陈冉冉,石庆华,张桦,赵明,徐江. 2012

[9]收获指数在水稻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何秀英,廖耀平,陈钊明,陈顺佳. 1999

[10]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研究. 李晓方,毛兴学,罗文永,肖昕,刘彦卓,王晓玲,方正武,邢丹英. 2007

[11]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的研究. 廖耀平,陈钊明,何秀英,陈顺佳,陈粤汉. 2001

[12]水稻收获指数研究概况与展望. 邢俊杰,舒服,张武汉,邓华凤. 2012

[13]基于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冬小麦收获指数空间信息提取. 任建强,陈仲新,周清波,唐华俊. 2010

[14]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 张艺,黄成东,廖丹,刘全清,张朝春. 2018

[15]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2023’生理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王静,冯国华,易媛,刘东涛,刘静,刘立伟,马红勃. 2021

[16]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2023'生理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王静,冯国华,易媛,刘东涛,刘静,刘立伟,马红勃. 2021

[17]灌溉定额和绿肥交互作用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袁金华,俄胜哲,车宗贤. 2019

[18]高产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的筛选与应用(英文). 曲亮,邓力超,郭一鸣. 2018

[19]不同玉米品种生产力和水分适宜性研究. 张健,池宝亮,黄学芳,樊修武,张冬梅,郭志华. 2007

[20]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