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细菌和浮游古菌在南海第四纪氮循环中的作用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志阳

作者: 李志阳;张杰;翦知湣;贾国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同位素;蓝细菌;浮游古菌;南海

期刊名称: 第四纪研究

ISSN: 1001-7410

年卷期: 2013 年 01 期

页码: 34-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南海晚第四纪沉积物中的氮同位素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只有微弱的变化,与东太平洋的反硝化记录截然不同,可能反应了局地的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文章对位于南海南部钻取的一根柱状样MD05-2897的海洋氧同位素阶段(MIS)3~5期的有机氮同位素、反映蓝细菌贡献的2-甲基藿烷指数和反映氨氧化古菌Thaumarchaea的泉古菌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氮同位素在MIS 5期有明显降低,对应于这一降低,2-甲基藿烷指数和泉古菌醇都显示了升高的特点,暗示蓝细菌固氮作用和古菌氨氧化作用可能是导致OIS 5期的氮同位素降低的重要过程。

分类号: P593

  • 相关文献

[1]碳、氮同位素技术在我国草地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王喜明,王媛,马丽娜,尚占环,郭瑞英. 2014

[2]青岛市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来源解析. 寇馨月,丁军军,李玉中,毛丽丽,李巧珍,徐春英,郑欠,庄姗. 2021

[3]反硝化细菌法结合痕量气体分析仪/同位素比质谱仪分析水体硝酸盐氮同位素组成. 徐春英,李玉中,郝卫平,李巧珍,董一威,房福力,郭智成. 2012

[4]澜沧江水系氮磷污染及硝酸盐来源解析. 郭树芳,陈安强,习斌,居学海,黄宏坤,刘建香,毛妍婷,郭云周,雷宝坤. 2022

[5]氮、氧同位素与地下水中硝酸盐溯源研究进展. 贾小妨,李玉中,徐春英,李巧珍. 2009

[6]黄东海生态系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的建立: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结果. 蔡德陵,李红燕,唐启升,孙耀. 2005

[7]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2020

[8]满江红内生菌外膜泡囊的电镜观察与超微结构分析. 黄敏敏,陈彬,ULLA Rasmussen,陈坚,罗钦,郑伟文. 2018

[9]蓝细菌多糖研究进展. 王志方,艾秀莲,李晨华,王玮,王成,张伟,王博. 2003

[10]罗非鱼养殖池塘水和表层沉积物中蓝藻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范立民,吴伟,裘丽萍,李丹丹,孟顺龙,宋超,郑尧,陈家长. 2017

[11]DGGE法与常规培养法对稻田蓝细菌多态性分析结果比较. 宋铁英,林智敏,郑伟文,LOTTA Martensson,ULLA Rusmussen. 2005

[12]几种引物对苏铁共生蓝细菌的DNA多态性分析. 宋铁英,陈坚,包晓东,郑伟文,郑芳勤. 2001

[13]蓝细菌与福建苏铁(Cycad revoluta)的侵染性重组的研究.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07

[14]苏铁与蓝细菌的共生. 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07

[15]苏铁珊瑚状根及根周围土壤中蓝细菌的PCR指纹图谱. 陈彬,宋铁英,郑伟文. 2004

[16]稻田高效固氮蓝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潜力. 王慧,靳海洋,陈哲,靳鹏辉,张燕辉,胡天龙,周蓉,张静如,蔺兴武,谢祖彬. 2024

[17]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18]中国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吴智平,刘雨晴,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2018

[19]南海打开模式:右行走滑拉分与古南海俯冲拖曳. 王鹏程,李三忠,郭玲莉,赵淑娟,李玺瑶,王永明,惠格格,王倩. 2017

[20]吕宋海峡黑潮脱落涡旋的特征分析. 王鼎琦,方国洪,邱婷.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