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E-GC-MS联用法分析四川青心乌龙红茶香气成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学平

作者: 罗学平;李丽霞;练学燕;陈岗;敬廷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心乌龙;红茶;香气;气质联用分析法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6 期

页码: 7-11

摘要: 为探索四川青心乌龙红茶特殊香气风味的形成原因,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四川青心乌龙红茶中分离鉴定出64种香气成分,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醇类化合物,含量为58.20%,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等24种,占香气物质总量的82.02%;四川青心乌龙红茶香气类型属于中间型,萜烯指数较低,表明其香气高锐,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利用青心乌龙茶树鲜叶制作川红工夫红茶具有品种优势,建议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推广。

分类号: TS272.52%O657.63

  • 相关文献

[1]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2]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3]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4]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黄建琴. 1999

[5]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陈栋,吴华玲. 2011

[6]不同等级新九曲红梅茶的风味化学特征. 郭丽,彭群华,赵锋,卢红渭,包兴伟,林智. 2021

[7]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8]长江中下游产区红茶品质分析. 龚自明,刘盼盼,郑鹏程,高士伟. 2018

[9]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陈泉宾,张应根,邬龄盛,王秀萍,王振康. 2016

[10]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11]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郑红发,黄怀生,赵熙,粟本文. 2012

[12]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3

[13]不同产地红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及分析. . 2017

[14]红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研究进展. 王云,张厅,唐晓波,王小萍,李春华. 2018

[15]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广东罗坑红茶香气品质研究. 王秋霜,吴华玲,姜晓辉,操君喜,陈栋,方华春. 2016

[16]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以青心乌龙品种为例. 周小芬,周为,刘飞. 2020

[17]色差法监测红茶发酵适度技术. 赵飞,马圣洲,吴琴燕,姚克兵,庄义庆. 2017

[18]茶黄素及其母体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 雷志伟,郭灿,郑文莉. 2016

[19]通氧时间对红茶发酵汤色的影响. 潘科,冯林,沈强,申东. 2013

[20]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