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清华
作者: 李清华;郑苹立;郑长林;林玲娜;江川;黄庭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稻;蒸煮食用品质;优质达标率;组合类型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1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003-1006
摘要: 对福建省500多份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3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籼稻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平均值差异不大,但从变异系数来看:早、中籼品种差异较大,晚籼差异较小;早、中、晚籼各项指标优质达标率均在90%左右,综合评定(即3项指标同时达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9.8%、78.9%和91.8%,但是还有34.6%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达不到优质稻定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三者共有18种组合类型,其中以6个组合型为主,占87.6%。根据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现状,在改良过程中应注意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为15.0%~24.0%的品种,并协调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胶稠度的关系。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四川籼稻地方品种蒸煮食用品质研究. 陆贤军. 1988
[2]海南陆稻米质研究. 黄炽林,甄海,陈泰琼,陈奕,罗伟胜,李满兰. 1993
[3]冬水田杂交中稻品种适应氮肥后移的筛选指标. 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2014
[4]大豆不同杂交组合类型F2群体遗传变异系数的分析. 林红. 1997
[5]组合类型、选择地点及选择方法对大豆杂交后代选择效果的影响研究. 田佩占,王继安. 1988
[6]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及其优质达标率分析. 闵捷,汤圣祥,施建华,朱智伟. 2010
[7]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粳稻品种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分析. 闵捷,朱智伟,许立,章林平. 2008
[8]中国近25年来育成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分析. 闵捷,朱智伟,金连登,许立,章林平,汤圣祥. 2011
[9]中国常规籼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的研究. 闵捷,朱智伟,陈能,许立,章林平. 2012
[10]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 闵捷,朱智伟,许立,牟仁祥. 2007
[11]中国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稻米品质分析. 闵捷,朱智伟,章林平,陈能,许立,牟仁祥. 2014
[12]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严文潮,孙国昌,俞法明,吴伟,徐建龙,刘庆龙,金庆生. 2006
[13]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I.早熟同型系的发生及其规律. 陈秀兰,柳学余. 1999
[14]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5]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Ⅱ.早熟同型系与籼稻生态类型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1
[16]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 Ⅲ.早熟同型系的发生与不同系谱亲缘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2
[17]不同施氮水平下籼稻和粳稻的产量响应差异. 李敏,李树杏,张洪程. 2013
[18]籼稻温敏核不育系6311S的高产繁殖技术. 黄培英,王际凤,施文娟,王成招,陆作楣. 2011
[19]中熟籼稻和粳稻的高产生育特性比较. 李敏,张洪程,姬广梅. 2013
[20]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质利用研究进展. .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米质鉴定与评价
作者:李清华;郑长林
关键词:水稻;品比;稻米品质;鉴定;评价
-
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荃优212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黄庭旭;游晴如;王洪飞;房贤涛;董瑞霞;陈春霞;郑建华;廖发炼;董练飞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荃优212;优质;抗瘟;选育
-
粳型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竹稻08A的选育及应用
作者:杨东;郑长林
关键词:粳稻;三系不育系;竹稻08A;选育
-
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玉梅;丁文涛;蓝新隆;李清华;胡润芳;郭娜;林国强;赵晋铭
关键词: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优质杂交稻宓香优1902直播旱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作者:黄庭旭;房贤涛;游晴如;王洪飞;董瑞霞;陈春霞;郑建华;廖发炼;董练飞
关键词:宓香优1902;直播旱种;产量;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作者:房贤涛;游晴如;王洪飞;郑建华;陈春霞;董瑞霞;陈双龙;廖发炼;董练飞;黄庭旭
关键词:紫两优737;类黄酮;温度;播期;品质
-
优质抗病杂交晚稻新组合启优2165的选育
作者:张水金;周鹏;郑菲艳;陈春霞;王洪飞;董瑞霞;游晴如;郑家团;黄庭旭;涂诗航
关键词:杂交水稻;启优2165;优质;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