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光谱分析秸秆深埋还田黑土剖面DOC组分结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匡恩俊
作者: 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徐明岗;Gilles Colinet;宿庆瑞;郝小雨;朱宝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土壤深度;土壤DOC;三维荧光光谱;PARAFAC分析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10 期
页码: 3243-3248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深度玉米秸秆还田(0~2,3~10,11~20,21~30和31~40 cm)后可溶性有机碳(DOC)的荧光特性差异,探讨秸秆深还田后腐殖化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DOC的含量.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表明,土壤DOC的荧光组分均为2种,CK~T4处理分别为类腐殖质物质组分(Ex/Em=250~275/455 nm)和类色氨酸物质组分(Ex/Em=225~237/340~350 nm),而T5处理分别为类腐殖质物质组分(Ex/Em=250~275/455 nm)和类酪氨酸物质组分(Ex/Em=225/304 nm),还田31~40 cm深度有较小的自生成分,且腐殖化系数最高.土壤DOC组分C1的荧光强度有随着秸秆还田深度的加深而增大的趋势,C2组分则呈波动性的状态,荧光强度先增强再减弱.土壤DOC受自生源和外生源共同作用(FI>1.4,0.6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魏丹,蔡姗姗,李艳,金梁,王伟,李玉梅,白杨,胡钰. 2020
[2]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2024
[3]施用方式和土壤深度对昆虫病原线虫越冬的影响. 白光瑛,沈广爽,马海鲲,王孝莹,刘耀华,谷希树,阮维斌,Martijn Bezemer. 2015
[4]青藏高原东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顾振宽,杜国祯,朱炜歆,索南吉,张世虎. 2012
[5]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马婧怡,贾宁凤,程曼. 2018
[6]甘南草地土壤微生物与理化特性. 朱炜歆,索南吉,顾振宽,陈懂懂,张世虎,杜国祯. 2012
[7]安国市药田与粮田土壤有效磷累积特征. 赵姣姣,刘文科. 2013
[8]观赏草丽色画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秦衍雷,武菊英,滕文军,袁小环. 2013
[9]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塑料赋存及迁移特征的影响. 王长远,马啸驰,郭德杰,刘新红,马艳,罗佳. 2024
[10]蝇蛹俑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土壤因子对其寄生的影响. 唐良德,赵海燕,秦双,韩云,吉训聪. 2015
[11]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田与粮作田土壤硝酸盐的累积特征. 赵姣姣,刘文科,刘义飞. 2013
[12]不同植被覆盖类型黑土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王风,王树起,韩晓增,王凤仙,张克强. 2009
[13]不同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张东,钞然,万志强,梁存柱,杨劼,包铁军,高清竹. 2019
[14]河北省安国药田和粮田土壤有效氮空间分布特征. 赵姣姣,刘文科. 2014
[15]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春季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研究. 药怡良,赵卫红,苗辉. 2016
[16]基于荧光光谱技术研究增效肥料对土壤富里酸荧光特性的影响. 胡钰,魏丹,李艳,王伟,白杨,金梁,蔡姗姗. 2021
[17]高浓度富里酸在臭氧体系中的降解特性. 张爱平,李民,陈炜鸣,施国中,贺莉. 2017
[18]西安城市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 杜红霞,肖波,张军,张得芳,王丽. 2019
[19]退耕还湿后不同植物群系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史传奇,李艳,于少鹏,胡宝忠,金梁. 2020
[20]秸秆-牛粪发酵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荧光光谱特征. 李艳,魏丹,王伟,金梁,丁建莉,蔡姗姗,胡钰,白杨.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姬景红;刘双全;马星竹;郝小雨;郑雨;赵月;王晓军;匡恩俊
关键词:水稻;控释尿素;农艺性状;产量;氮肥利用率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炳地;张久明;朱莹雪;匡恩俊;袁佳慧;迟凤琴;孙磊;李宁
关键词:秸秆还田量;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有机碳贡献率
-
整合分析添加有机物料对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
作者:王跃锋;张晨阳;罗正明;李建华;李然;孙楠;徐明岗
关键词:有机物料;氨基糖;微生物残体;土壤有机碳;整合分析
-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王昊;胡荣桂;林杉;高洪军;徐明岗;张文菊;邬磊
关键词:长期施肥;碳氮组分;N2O;土壤团聚体;偏最小二乘法路径分析模型(PLS-PM)
-
不同谷子品种富硒能力及外源硒协同增效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子鹏;魏丹;迟凤琴;姚磊;丁建莉;李艳;金梁;何义利;李沛
关键词:谷子;叶面施硒;增效剂;籽粒硒含量;籽粒品质
-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马星竹;郝小雨;赵月;郑雨;邢占强;于磊;姬景红;刘双全
关键词:耕作方式;黑土区;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
-
施肥对我国农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的整合分析
作者:何宁波;高静;孙楠;李然;王恒飞;卢晋晶;徐明岗
关键词:施肥;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性质;气候;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