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过程中大豆(G.max)种子蛋白组分变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庄炳昌

作者: 庄炳昌;徐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萌发;大豆;贮藏蛋白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88 年 03 期

页码: 232-235

摘要: 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豆球蛋白的α′、α亚基的降解速率不同。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贵州地方大豆种质资源7S和11S球蛋白及其亚基组分含量分析. 娄利娇,陈佳琴,杨春杰,谭春燕,徐熙,龚锡震,何兵,朱星陶. 2025

[2]三个大豆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性比较. 张金霞,董德坤,胡兴旺,陈芬,朱丹华. 2016

[3]Na_2CO_3和NaCl对大豆种子萌发胁迫效应的比较研究. 寇贺,曹敏建,那桂秋. 2007

[4]大豆种质资源芽期耐低温综合评价及筛选. 郑莉萍,张云峰,蒋洪蔚,王明亮,邱红梅,孙星邈,朴锦,王曙明. 2020

[5]大豆花药培养中胚状体萌发的研究. 赵桂兰,刘艳芝,尹爱平,李俊波. 1998

[6]大豆芽菜萌发条件研究. 周长军,李建英,田中艳,吴耀坤,杨柳. 2010

[7]硒浓度对发芽大豆中几种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马艳弘,黄开红,周剑忠,王英. 2011

[8]萌发过程中野生大豆(G. soja)和栽培大豆(G.max)超氧物岐化酶的变化. 庄炳昌,徐豹,路琴华. 1988

[9]大豆室内耐冷筛选及其在田间的应用研究. 李育军,常汝镇,赵玉田,孙建英. 1992

[10]萌发过程中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蛋白质及其组份的变化. 庄炳昌,徐豹,张明,纪峰. 1990

[11]水稻贮藏蛋白质各组分在高温条件下的积累动态研究. 李阳生,邓用川,袁潜华,韦双双,翟金玲,罗越华. 2014

[12]鹰嘴豆籽粒贮藏蛋白双向电泳的研究. 王显生,高文瑞,石庆华,张桦,张巨松,李建贵,何小玲,麻浩. 2008

[13]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的生理调节功能初探. 师素云,薛启汉,陈游,王学臣,陈洁. 1997

[14]大豆贮藏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杨辉霞,王芳,单雷,毕玉平. 2003

[15]不同施氮水平下灌浆期高温对水稻贮藏蛋白积累及其合成代谢影响. 韩展誉,吴春艳,许艳秋,黄福灯,熊义勤,管弦悦,周庐建,潘刚,程方民. 2021

[16]贮藏蛋白组分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食品加工品质的影响. 唐建卫,刘建军,张平平,张艳,肖永贵,曲延英,张勇,何中虎. 2008

[17]小麦Glu-1位点变异和1B/1R易位对谷蛋白亚基表达量和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唐建卫,刘建军,张平平,肖永贵,张勇,曲延英,何中虎. 2008

[18]小麦贮藏蛋白的特性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罗林广. 1992

[19]济麦20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加工品质稳定性及与蛋白质组分的关系分析. 唐建卫,刘建军,张平平,张艳,李豪圣,赵振东,曲延英,何中虎. 2007

[20]水稻种子贮藏蛋白总含量分布和多态性分析. 蒋冬花,杨宝峰,叶砚,李杰,黄大年,魏兴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