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海域褐菖鲉种群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及其在平鲉亚科中的分类地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天凤

作者: 苏天凤;江世贵;张殿昌;周发林;黄建华;朱彩艳;杨丽诗

作者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褐菖鲉;线粒体DNA;遗传变异;分子系统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3-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捕自粤东海域的47尾野生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变异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10种其他平鲉亚科的同源序列,分析了平鲉亚科的分子系统。结果表明,所获序列长度在538~544bp之间,具69个碱基替换位点和36个插入/缺失位点;控制区碱基组成中,A、T、C、G含量分别为34.5%、29.0%、15.8%、20.7%。共检测到38个单倍型。该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78和0.0192。以鲉亚科棘鲉Hoplosebastes armatus作为外群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褐菖鲉为11种平鲉亚科中较早分化出的种,位于进化树的基部;平鲉亚科为单系群,分为4个分支,分别为平鲉属Sebastes、菖鲉属Sebastiscus、眶棘鲉属Hozukius和无鳔鲉属Helicolenus,与传统的分类地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区序列不仅适合褐菖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同样也适合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分子生物技术在确定物种迁移后遗传变异中的应用. 沈禹颖,侯扶江. 2002

[2]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李潇轩,郑端端,罗明坤,杨志强,郭珺,王兰梅,董在杰. 2023

[3]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 曹萤,夏德全. 1997

[4]中国6个鲤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刘念,傅建军,董在杰,朱文彬,王兰梅,苏胜彦,宋飞彪,陈兴婷. 2017

[5]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卿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 曹萤,夏德全. 1997

[6]贵州白水牛系统分类研究现状. 杨红文,何光中. 2011

[7]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褐菖鲉音响驯化的试验研究. 侍炯,钱卫国,唐振朝,韩振兴,张硕. 2014

[8]饲料n-3HUFA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主要脂代谢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岳彦峰,彭士明,施兆鸿,王建钢. 2013

[9]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的胁迫及鱼体的免疫应答. 尹飞,龚颀杨,施兆鸿,孙鹏,彭士明,高权新,但学明,李安兴. 2014

[10]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施兆鸿,岳彦峰,彭士明,李云航,孙鹏,尹飞,王建钢. 2013

[11]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周艳波,蔡文贵,陈海刚,陈丕茂,唐振朝,吕国敏,贾晓平. 2011

[12]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生长、肠道消化酶及主要脂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岳彦峰,彭士明,施兆鸿,李云航,孙鹏,尹飞,王建钢. 2012

[13]线粒体DNA在动物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肖海霞,帕热哈提江·吾甫尔,玉山江,王兵强,努力古丽·塔力甫汗,丁旭,托乎提·阿及德. 2015

[14]线粒体DNA的研究与应用. 熊庆,刘作易,喻子牛. 2002

[15]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COⅠ、COⅡ基因组织结构差异的分析. 汪训明,王韫珠,卓德艮. 1988

[16]正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图谱分析. 叶正祥,汪训明. 1988

[17]清远黄羽乌鸡mtDNA多态性及与9种具有药用价值乌鸡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 何国戈,李莹,郑经成,王艳,葛影影,何静怡,胡克科,宋佳,罗成龙. 2019

[18]基于线粒体DNA部分片段探讨石鲽与星突江鲽的亲缘关系. 肖永双,张岩,高天翔. 2010

[19]我国蛋用型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陆俊贤,贾晓旭,唐修君,樊艳凤,唐梦君,高玉时,苏一军. 2016

[20]中国北方沿海竿虾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隐存多样性与群体历史动态. 邓颖达,薛东秀,刘进贤.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