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智能采摘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杨
作者: 李杨;董春旺;陈建能;贾江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采茶机;智能识别;末端采摘执行器;茶叶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22 年 007 期
页码: 1-9
摘要: 采摘是茶叶生产中消耗劳动力最多的环节,作为茶叶机械化生产的关键难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对智能采茶技术做了许多不同的探索和研究。文章从芽叶智能识别技术、末端采摘执行器、智能控制系统等角度介绍智能采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及总结,以期为我国茶叶智能采摘装备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225.99%TP391.41
- 相关文献
[1]采茶机械的研制和我国采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权启爱. 2018
[2]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郑航,傅童,薛向磊,叶云翔,俞国红. 2023
[3]四种采茶机的名优茶采摘效果综合比较研究. 倪康,石元值,郑生宏,马伟,阮建云. 2024
[4]融合2D激光雷达与航向姿态参考系统的采茶机仿形方法研究与试验. 吴敏,郇晓龙,陈建能,董春旺,邵柏恺,卞贤炳,范国帅. 2023
[5]采茶机械的研制和我国采茶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续). 权启爱. 2018
[6]茶园机械应用进展与前景展望. 盛忠雷,邓敏,杨海滨,徐泽. 2015
[7]指针式仪表读数的机器视觉智能识别方法. 施滢,夏春华,胡琳娜,孟迎军. 2017
[8]基于图像处理的茶叶害虫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 2019
[9]基于Android和深度学习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 刘万学,蒯乃阳,韩爽,冼晓青,陈宝雄,吕军,姚青. 2021
[10]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害虫智能识别研究. 钱蓉,孔娟娟,朱静波,张萌,董伟. 2020
[11]基于模糊光照处理的田间鲜烟成熟度图像智能判别方法研究. 代英鹏,刘浩,毕庆文,赵勇,王松峰,孟令峰,张国超,孙福山. 2024
[12]基于迁移学习的多模型水稻病害识别方法研究. 王忠培,张萌,董伟,朱静波,孔娟娟,钱蓉. 2021
[13]茶树尺蛾科典型害虫成虫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吴阿林,周孝贵,肖强. 2014
[14]基于改进MobileNet的轻量级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研究. 吴鸿飞,刘万学,冼晓青,赵梦欣,姚青. 2024
[15]荔枝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季超,邓怡国,燕波,王业勤,陈沛民. 2025
[16]微型DPSA-1仪-SPCE微分电位溶出法同步快速检测茶叶中的铅、镉、铜. 赵广英,沈颐涵. 2010
[17]DPSV法快速测定茶叶中Pb的SPCE传感器的研究. 赵广英,倪慧菁. 2009
[18]贵州茶叶灰分含量分析. 刘晓霞. 2011
[19]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郭志明. 2011
[20]厌氧/好氧处理对茶叶中GABA含量富集及其品质的影响研究. 沈强,潘科,郑文佳,罗显扬,张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还田下连作对黄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李杨;宋立群;敖静;刘晓辉;高晓梅;孙玉禄;朱巍巍
关键词:秸秆还田;连作;细菌群落多样性;功能预测;土壤理化性质
-
青稞穗腐病发生与穗螨群体迁移的关系
作者:童朝阳;刘文华;张国欣;董春燕;张燕霞;徐晓伟;何东;刘何春;李杨;王凤涛;冯晶;姚小波;刘梅金;蔺瑞明
关键词:青稞;穗腐病;禾生指葡孢霉;穗螨;侵染循环;致病力
-
秸秆还田年限对设施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
作者:孙玉禄;李杨;刘晓辉;高晓梅;敖静;宋立群;马妍;李鑫
关键词:秸秆还田年限;设施农业;磷素分布;淋溶;微生物量磷
-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废弃物中70种农药残留
作者:杜远芳;赵天宇;平华;李杨
关键词:蔬菜废弃物;农药残留;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争艳;徐智明;李岩;李杨
关键词:苜蓿-高丹草轮作;高丹草生长;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环境
-
不同品质青稞种子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黄海皎;李杨;高小丽;拉巴扎西;田朋佳;尼玛央宗;常子慧;廖文华
关键词:青稞;品质;代谢组学;LC-MS/MS;差异代谢物
-
苯醚甲环唑胁迫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多样性分析
作者:敖静;李杨;刘晓辉;高晓梅;孙玉禄;宋立群
关键词:农田土壤;苯醚甲环唑;高通量测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