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牛慧
作者: 牛慧;童津津;熊本海;蒋林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乳房炎;奶牛;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1056-10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蛋白质及其翻译后修饰直接体现机体的生命活动,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能够动态反映基因的表达情况,及时反映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机制。由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成本较高,治愈效果不好,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全球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应用进展,旨在为奶牛健康及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研究中的应用. 曹随忠,杨永新,李宏滨,杜立新,赵兴绪. 2006
[2]奶牛乳房炎相关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曹随忠,姚学萍,赵兴绪,杜立新. 2008
[3]黄芪多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沃野千里,常美楠,高铎,孙鹏. 2020
[4]2012年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王旭荣,李建喜,杨志强. 2013
[5]奶牛乳房炎及其对奶业生产的影响. 刘晓松. 2003
[6]基于芯片数据和整合分析研究奶牛乳房炎的关键通路. 赵静,陈振亮,王振,张哲,肖倩,管毓渝,孙浩,刘光磊,张向喆. 2016
[7]奶牛乳房炎的生物学防治. 项开合,张乃生,肖连明,聂玉霞. 2007
[8]小鼠模型在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中的应用. 杨天骄,孙英峰,沈国顺. 2008
[9]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技术. 孙英峰,王东,池晶晶,田向学. 2010
[10]奶牛乳房炎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张莉. 2010
[11]2018年天津市原料奶细菌总数、体细胞数及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耐药基因调研报告. 刘景喜,张进,芦娜,李爱琴,彭传文,郝东升,周娟,陈龙宾,刘壮. 2020
[12]苏北地区某奶牛场乳房炎顽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蒋临正,徐悦,林志平,马芳,邢光东,周明旭,卢宇. 2020
[13]牛奶体细胞分型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安朋朋,孙健,韩先干,刘光磊,刘祯,孙咏梅,马玉蕾. 2020
[14]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朱宁,赵艳坤,陈贺,王富兰,王帅,李应彪. 2020
[15]凉州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尤从彪,刘添泰,王斐. 2019
[16]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措施. 贺泂杰,张登基,李勇生,贺奋义. 2014
[17]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张乃锋,刁其玉. 2006
[18]奶牛乳房炎相关基因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曹随忠,杜立新,赵兴绪. 2004
[19]中兽药乳黄消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疗效与乳汁中细菌变化规律相关性研究. 严勇,李新圃,武小虎,张行,丁学智,严作廷,王胜义,王旭荣,李宏胜. 2020
[20]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奶牛出血性乳房炎的诊治. 王旭荣,李文杰,张淑霞,张康,王海瑞,张景艳,李建喜.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张帆;唐湘方;熊本海
关键词:奶牛;能量负平衡;酮病;发病规律;围产期
-
植物提取物抑制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作者:肖莉;刘子豪;南雪梅;熊本海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反刍动物;甲烷;产甲烷菌;活性物质;瘤胃发酵
-
规模化肉牛场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以阳信亿利源5G数字化牧场为例
作者:张帆;周梦婷;唐湘方;刘民泽;杨振刚;熊本海
关键词:肉牛;数字化牧场;电子耳标;传感器;管控平台
-
迷迭香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李晓鹏;刘云龙;蒋林树;屠焰
关键词:迷迭香酸;生物学功能;机制;畜禽;应用
-
牛至精油缓解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鹏;高鹏翔;蒋林树;屠焰
关键词:牛至精油;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
-
益生元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胡秀贞;周梦婷;刘民泽;熊本海
关键词:益生元;生理功能;反刍动物;畜牧生产
-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张帆;周梦婷;熊本海;杨振刚;刘民泽;冯文晓;唐湘方
关键词:肉牛生理指标;人工智能;智能监测;传感器;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