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谱指数的变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蒋阿宁

作者: 蒋阿宁;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王纪华;刘克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光谱指数;变量施肥;产量构成;OSAVI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7 年 27 卷 01 期

页码: 122-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给小麦变量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为对照区,研究了基于光谱指数的变量施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其效益。结果表明,变量区OSAVI的变异系数较对照区有所降低;变量区产量、穗数和穗重高于对照,且变异系数均较对照区有所降低;变量区的穗粒重低于对照区,但变异系数增加;变量区的千粒重高于对照区,变异系数相近。变量区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变异系数低于对照。变量区农作物经济效益高于对照区,土壤硝态氮浓度降低,生态效益明显。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基于遥感数据的冬小麦长势监测和变量施肥研究进展. 梁红霞,马友华,黄文江,刘良云,王纪华,赵春江,薛绪掌. 2005

[2]基于遥感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变量施肥研究进展. 蒋阿宁,刘克礼,赵春江,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薛绪掌. 2006

[3]基于光谱指数的夏玉米氮肥调控效应研究. 李国强,张素青,胡峰,吴士文,郑国清,张建涛,周萌,寇彩霞. 2015

[4]利用光谱指数进行冬小麦变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其效益评价. 梁红霞,赵春江,黄文江,马友华,刘良云,王纪华,薛绪掌. 2005

[5]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监测. 孙慧,冯美臣,李广信,王超,肖璐洁,杨武德. 2019

[6]基于哨兵-2A模拟反射率及其影像的冬小麦收获指数估算. 任建强,张宁丹,刘杏认,吴尚蓉. 2022

[7]晚霜冻影响下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与株高要素变化关系. 史萍,武永峰,胡新,吕国华,任德超,宋吉青. 2017

[8]基于多时相航空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冬小麦长势空间变异研究. 宋晓宇,王纪华,阎广建,黄文江,刘良云. 2010

[9]基于光谱指数的冬小麦变量施肥效应研究. 蒋阿宁,黄文江,赵春江,刘克礼,刘良云,王纪华. 2007

[10]基于高光谱响应与模拟模型的冬小麦变量追氮研究. 蒋阿宁,黄文江,王纪华,刘克礼,赵春江,刘良云. 2007

[11]利用叶绿素计进行冬小麦变量施肥及其效应研究. 蒋阿宁,黄文江,刘克礼,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7

[12]基于土壤肥力与目标产量的冬小麦变量施氮及其效果. 薛绪掌,陈立平,孙治贵,赵春江. 2004

[13]冬小麦双变量施肥控制策略研究. 陈满,施印炎,汪小旵,孙国祥,鲁伟. 2018

[14]不同施肥决策对冬小麦生长影响的高光谱监测及对比分析. 崔贝,黄文江,杨武德,宋晓宇,陈立平,冯美臣,张东彦,张竞成. 2013

[15]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裕元,郭永杰,邵明安. 2000

[16]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17]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 付雪丽,张惠,贾继增,杜立丰,付金东. 2009

[18]山东省不同年代主推冬小麦品种与土壤肥力相互关系的研究(英文). 贾文斌,丁汉凤,宫永超,蒲艳艳,李娜娜. 2017

[19]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乔文臣,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 2017

[20]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随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研究. 胡新,任德超,倪永静,黄建英,宋吉青,武永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