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措施研究——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冯洁
作者: 丁冯洁;薛志忠;张薇;郑振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人才培养;激励措施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管理
ISSN: 1001-8611
年卷期: 2023 年 05 期
页码: 82-85
摘要: 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针对单位青年科技人才在研究方向不明确、缺少学术带头人引领、工作生活和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相关探索与实践,从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定准研究方向、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内部和外派培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措施,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分类号: F324.3`D630.3
- 相关文献
[1]我国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 汤承超. 2015
[2]地市级农业科学院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困境与建议. 陈梦,陈亮,胡中海,金鑫,林玲,钟守生,彭震宇,宋伟. 2024
[3]新时期农业科研机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黄广艺,彭碧琳,胡泽浩,黄章慧,肖昕. 2022
[4]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王系艨,张一峰,薛晨霞,姜永平. 2023
[5]刍议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青年人才的培养. 刘新君. 2018
[6]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赵娜,滕雪莹,石淑萍,魏巍,陈增良,刘书禹. 2019
[7]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的“蘑菇管理”. 邵敏,褚田芬. 2012
[8]浅议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张振华,孙加祥. 2020
[9]农业科研院所人才现状及思考——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周凯. 2016
[10]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探析. 彭义杰,杨媛,刘凤芹,殷艺琼,胡广隆. 2015
[11]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李楠,杨叶. 2022
[12]农业科研基地管理队伍的建设与激励措施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巩文红,郑梅玉,王爱全,邹茶英,张燕,李国锋. 2018
[13]新形势下推进农业科研单位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杜鹃,杨光,张佳诗,王海鹏,李巍,陈一昊. 2020
[14]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李立. 2016
[15]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白菊仙,欧阳欢,唐冰. 2014
[16]加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邵文玲. 2020
[17]当前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宁云,刘博,郭建英. 2020
[18]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例. 于大伟. 2019
[19]新时代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调研与思考-以中国水稻研究所为例. 苏岩,俞其明,徐亲阳. 2019
[20]"以育为主"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实践和探索. 刘海礁,臧贺藏,陈艺,张微,郑国清.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尖镰孢5-氧脯氨酸酶基因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作者:娄慧;朱金成;韩泽刚;张薇
关键词:棉花;尖镰孢;枯萎病;5-氧脯氨酸酶;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
-
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对谷子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陈迪苏;卢霖;闫鹏;王琦;张薇;许艳丽;于爱忠;董志强
关键词:谷子;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施氮量;光合生理;产量
-
PAC配施氮肥对高粱花后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作者:张薇;闫鹏;王琦;许艳丽;李桂英;陈迪苏;焦晓燕;卢霖;董志强
关键词:聚天门冬氨酸和脱乙酰甲壳素复配剂;全基施;高粱;抗氧化特性;产量
-
乙矮合剂对谷子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董好胜;王琦;闫鹏;许艳丽;张薇;卢霖;董志强
关键词:乙矮合剂;抗倒伏;产量;谷子
-
PAC对谷子花后土壤氮素供应和叶片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琦;许艳丽;闫鹏;董好胜;张薇;卢霖;董志强
关键词:谷子;聚天门冬氨酸和壳聚糖复配剂;土壤氮素;抗氧化酶
-
菊属花茶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黎侠;童健全;叶立红;张薇;郭方其;付曼曼;林森洪;吴超
关键词:菊属花茶;活性成分;氧化能力;还原力
-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
作者:张薇;杜琪;邹拓;薛志忠;郑振宇;李春军;丁冯洁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