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综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岳

作者: 杨岳;赵艳宁;樊如月;张雅楠;刘丽;丁勇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利用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保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草原露天矿区;生态恢复措施;植被恢复;土壤恢复;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碳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4 年 46 卷 009 期

页码: 129-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草原露天矿区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植被恢复、土壤恢复和土壤微生物恢复角度综述当前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恢复、土壤恢复、土壤微生物恢复均有可能影响草原露天矿山的土壤有机碳,且土壤微生物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联系最为密切。同时,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草原露天矿山生态恢复问题的潜在解决策略以及综合研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可为相关工作的合理实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内容深化、范围拓展、技术推广、应用支撑等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号: S812

  • 相关文献

[1]煤矿区土壤—植被恢复过程及模式研究进展. 刘爽,郭晋丽. 2017

[2]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舒维花,蒋齐,王占军,何建龙. 2012

[3]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 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解继红,吴洪新. 2016

[4]秸秆生物炭及秸秆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倩,李登科,王永斌,李宗兰,李海伟,杜珊珊,沈禹颖. 2016

[5]喀斯特土壤微生物和活性有机碳对生态恢复的快速响应. 唐政,李继光,李慧,张丽敏,李忠芳,娄翼来. 2014

[6]毒死蜱对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含量的生态效应. 李正,许鸿源,周凤珏,司瑞利,李界秋,李永健,庞洁,蔡典雄. 2009

[7]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秸秆施入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 姚影,何静,张一,李钰飞,伍玉鹏. 2015

[8]电厂煤粉尘沉降特征及其对周边土壤主要性质的影响. 刘平,张强,程滨,焦晓燕,杜文波. 2010

[9]土壤微生物对秸秆碳转化及碳积累特征的Meta分析. 韩佳烨,张久明,袁佳慧,朱莹雪,匡恩俊,迟凤琴,张少良. 2024

[10]退耕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 王博,赵沛义,任永峰,高宇,路战远,程玉臣,徐文俊. 2015

[11]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何跃军,吴春玉,何丙辉,丁贵杰,孙学广,高秀兵. 2016

[12]封山育林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效果的研究——以赫章县威奢乡为例. 朱艳玲,贺红早,刘藜,韩宝银,韦堂灵,张玉武. 2012

[13]柠条对盐碱地植被组成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张丽珍,牛伟,牛宇,牛西午. 2009

[14]温州生态园本底植被调研初报. 陈秋夏,钱锋,郑坚,周庄,金川. 2006

[15]阴山北麓退耕地不同植被群落生态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 赵沛义,妥德宝,段玉,李焕春,徐晓曼. 2006

[16]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 stinctorius)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Cu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温祝桂,王杰,汤阳泽,史良,洪立洲,沈振国,陈亚华. 2017

[17]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为例. 赛希雅拉,朝克赛,常虹,牧仁. 2015

[18]喀斯特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与植被、土壤的关系. 何寻阳,杜虎,王克林. 2017

[19]干旱荒漠区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杨磊,王彦荣,余进德. 2010

[20]酒泉市“退牧还草”工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韩天文,张波,张卫国.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