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沾化和陕西冬枣产地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璐

作者: 陈璐;谷晓红;王文博;张丙春;范丽霞;赵平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冬枣;产地识别;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SIMCA)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1001-4942

年卷期: 2016 年 48 卷 03 期

页码: 133-136

摘要: 为探索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陕西和沾化两地冬枣的可行性,本研究应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并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SIM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两种建模方法识别冬枣的产地,同时研究了不同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式对模型预测识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原始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和PLS-DA方法识别沾化冬枣和陕西冬枣是可行的,其中PLS-DA方法的准确度更高,对冬枣验证集样品识别率为100%。

分类号: S665.1

  • 相关文献

[1]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纽荷尔脐橙产地识别研究. 廖秋红,何绍兰,谢让金,钱春,胡德玉,吕强,易时来,郑永强,邓烈. 2015

[2]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PLS和SPA检测鲜冬枣表面农药残留量的方法. 蒋霞,张晓,白铁成,陈杰,张楠楠. 2018

[3]鲜食玉米中游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春菊,陈艳萍,袁建华. 2020

[4]基于滋味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鉴别不同贮藏年份的康砖茶. 乔小燕,操君喜,车劲,陈栋,刘仲华. 2020

[5]低聚糖和多酚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别油菜蜜产地. 佘僧,李熠,宋洪波,陈兰珍. 2019

[6]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普洱茶产地识别研究. 刘宏程,林昕,和丽忠,兰珊珊,林涛,严红梅,黎其万. 2014

[7]贺兰山东麓子产区马瑟兰葡萄酒产地识别研究. 开建荣,马海燕,张伟,陈翔,王彩艳,张静,李彩虹,葛谦. 2024

[8]冬枣花发育与果实解剖结构特征研究. 贺润平,李凤兰,续九如. 2010

[9]绿盲蝽在鲁北冬枣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侯宝顺,刘爱凤,李自占,王斌,王利. 2006

[10]4个枣品种幼树冬季修剪试验. 王玉奎,许林,郑秀社,李建生,张月华,高洪涛,王斌. 2011

[11]冬枣香酥片的加工技术. 鲁墨森,孙鹤宁. 2005

[12]冬枣和临猗梨枣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赵智慧,周俊义,刘孟军,杨雷,田寿乐. 2006

[13]保护地栽培冬枣的技术要点. 李德荣,王斌,张月华,刘延华,王玉奎. 2007

[14]柔性气调库中CO_2浓度对沾化冬枣果实品质和耐藏性的影响. 薛云东,黄永红,杨娟侠. 2007

[15]1-MCP处理对沪产冬枣生理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胡晓艳,乔勇进,王海宏,王秀敏. 2010

[16]冬枣采后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 耿海峰,张丽珍,牛伟. 2010

[17]不同温度对冬枣冷害程度的影响. 刘辉,李江阔,农绍庄,张平,寇文丽. 2012

[18]微型减压设施对冬枣贮藏失重率的影响. 王莉,张平,王世军. 2004

[19]基于高光谱成像分析的冬枣微观损伤识别. 魏新华,吴姝,范晓冬,黄嘉宝. 2015

[20]冬枣冰点及其冰点调节剂的筛选. 付坦,鲁晓翔,李江阔.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