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沿南四湖区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德水

作者: 谭德水;刘兆辉;江丽华;张骞;郑福丽;林海涛;高新昊;徐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肥模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硝态氮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11 年 42 卷 04 期

页码: 887-8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山东省南四湖沿岸麦玉轮作区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在夏玉米及土壤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氮磷钾肥(OPT)、控释氮肥配施磷钾肥(CRF)、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投入(80%OPT+M)以及小麦秸秆还田(OPT+St)措施的应用均可优化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要素,提高出籽率和收获指数,从而保证玉米籽粒产量,增加农民收入,OPT、CRF、80%OPT+M和OPT+St四个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每公顷增收益分别为1293.4元、1311.6元、319.5元和473.3元;这四种措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农学效率;相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在0~100 cm土壤剖面不同土层内,优化氮磷钾化肥、控释氮肥、及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采用可明显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含量,从而降低对南四湖流域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光荣,刘益仁,刘秀梅,程正新,杨俊诚,文石林. 2012

[2]番木瓜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解开治,徐培智,陈建生,张发宝,唐拴虎,顾文杰,黄旭,黄巧义. 2012

[3]水稻不同施肥模式的效益研究. 赵宏亮,王秋菊,迟力勇,李明贤,王萍. 2009

[4]冬小麦、夏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孙克刚,杨焕焕,张琨,和爱玲,杜君. 2017

[5]脲甲醛肥料与尿素不同比例配施在南方鲜食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房娜娜,王煌平,段文龙,韩巍,卢宗云,丁芳,石元亮,依艳丽. 2020

[6]不同比例控释/速效氮肥掺混在褐土区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董亮,孙逊,张玉凤,张英鹏,刘兆辉,李瑞琴,田叶. 2020

[7]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杨焕焕,孙克刚,和爱玲,杜君,张琨. 2017

[8]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孙占祥,邹晓锦,张鑫,安景文. 2011

[9]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徐钰,江丽华,林海涛,谭德水,郑福丽,高新昊,刘兆辉. 2011

[10]不同玉米品种对氮素吸收与积累动态的比较研究. 安景文,邹晓锦,张鑫,隋世江. 2011

[11]玉米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模式比较试验. 侯青光,卢亚妮,陆文娟,韦贵剑,李伏生. 2016

[12]松嫩平原中南部不同施肥模式玉米产量特性及生产效益分析. 葛选良,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姜宇博,刘媛媛,郝玉波. 2017

[13]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戴美玲,向铁军,陈琪,卢盛杰,江涛,冯正锐,包小村. 2020

[14]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春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吉波,钱杉本,刘雨菡,冉璐,彭达绪,黄修冬,冉酉琼,马立锋. 2023

[15]不同滴灌专用肥对河套灌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娜,冯君伟,李晓红,王子敬,马俊,刘汉江,郝云凤. 2018

[16]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唐文雪,杨思存,马忠明. 2009

[17]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丽妍,孟繁盛,李艳国,郑伟,边丽梅. 2014

[18]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对不同施氮模式的响应. 罗健航,王海廷,赵营,刘晓彤,张学军. 2019

[19]内蒙古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春玉米品种筛选. 张向前,王瑞,张瑞霞,郭晓霞,鉴军帅,程玉臣,吴慧,孙峰成. 2018

[20]新型增效尿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荣辉,王华云,姜新,董艳红,郭跃升,李俊林,丁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