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气候和土壤资源演变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春春

作者: 王春春;陈长青;黄山;邓艾兴;张卫建;卞新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东北;气候资源;气候变化;土壤资源;粮食安全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10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19-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我国东北101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资料,并结合农作制实地考察,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东北地区气候资源演变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地区光、热、水资源的时空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温递增显著,夜间温度升高突出;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而降水天数减少,日降雨强度明显增加;年总辐射量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光照时数。大量资料分析表明:该区长期的不良耕作方式导致耕层日益浅化、紧实,犁底层加厚;土壤有机质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农田抗逆能力下降。针对东北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和现代农作制发展趋势,就东北农作制对未来气候模式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分类号: S162.3

  • 相关文献

[1]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 黄爱军,陈长青,类成霞,张卫建,卞新民. 2011

[2]内蒙古地区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李秋月,李秋月,潘学标,王丽,李克南. 2011

[3]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姜宇博,赵杨,王俊河,杨忠良,张卫建. 2012

[4]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姜宇博,赵杨,郝玉波,李梁,张卫建. 2012

[5]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 张卫建,陈金,陈长青. 2012

[6]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 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 张卫建,陈金,陈长青. 2012

[7]东北稻作系统对气候变暖的实际响应与适应. 张卫建,陈金,徐志宇,陈长青,邓艾兴,钱春荣,董文军. 2012

[8]基于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东北地区植被物候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周玉科,张瑞欣,孙文彬,张树辉. 2024

[9]中国应抓住气候变化的战略机遇期. 张正斌,段子渊,陈兆波,徐萍. 2014

[10]2014年9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张秀敏,刘阳. 2014

[11]气候带北移及其对中国作物种植 制度的影响研究进展. 胡延斌,肖国举,李永平. 2020

[12]对IPCC AR6报告中有关农业系统结论的解读. 段居琦,袁佳双,徐新武,居辉. 2022

[13]东北农业气候资源与春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演变及作物生产应对策略. 陈长青,钱春荣,邓艾兴,张卫建. 2008

[14]湖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 安悦,谭雪兰,谭杰扬,余航菱,王振凯,李文哲. 2021

[15]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均衡分析. 黄德林,李喜明,李新兴. 2016

[16]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其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研究. 张卫建,邓艾兴,郑建初,朱建国,卞新民. 2008

[17]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 严圣吉,邓艾兴,尚子吟,唐志伟,陈长青,张俊,张卫建. 2022

[18]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郭夏宇,艾治勇,龙继锐. 2018

[19]气候智慧型农业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管大海,张俊,王卿梅,张燕萍,周玮,黄波,赵欣,王利,张卫建,王全辉. 2017

[20]气候变化的影响阈值与中国的粮食安全. 熊伟,林而达,居辉,许吟隆.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