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惠东威

作者: 惠东威;顾京;刘凤华;张耕耘;陈受宜;庄炳昌;王玉民;徐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RAPD技术;大豆属;系统学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1994 年 39 卷 02 期

页码: 175-1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DNA分子操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能够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组差异的分析.RFLP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用于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起源、群体遗传等领域.但是对于那些高度自交,遗传背景狭窄的物种测难以有效地利用RFLP进行基因组分析.1990年Williams和Welsh同时开创了利用人工合成的短核苷酸引物经PCR反应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新方法,即 RAPD技术(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s).由于这一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检测.因此虽然其诞生时间很短,但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满江红属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 陈坚,徐国忠. 2001

[2]基于rps4基因探讨中国丛藓科苔藓植物系统学研究. 杨鹏,杨成龙,王健,胡贤锋,成宇,赵财. 2017

[3]鼢鼠亚科Mysopalacinae动物系统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苏军虎,Weihong Ji,南志标,刘荣堂,王静,徐长林. 2015

[4]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大豆属种间亲缘进化关系. 吴晓雷,吴晓雷,贺超英,陈受宜,庄炳昌,王克晶,王学臣. 2001

[5]利用ISSR技术探讨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王玉民,姜昱,康岭生,赵桂兰. 2007

[6]大豆属多年生野生种及栽培种种子蛋白质电泳分析. 韩锋,凌以禄,陈松. 1991

[7]大豆属Glycine亚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庄炳昌,王玉民,徐豹,席以珍. 1996

[8]木霉属真菌的系统学及其应用研究. 高云超,莫卫军,邝哲师. 2002

[9]贵州地区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谭玉梅,王亚萍,葛永怡,任秀秀,王玉臣. 2017

[10]菜用大豆. 张德纯. 2009

[11]科技人才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条件、诱因、动力和过程. 缴旭,豆鹏,寇远涛,鲜国建,赵瑞雪. 2019

[12]大豆属(Glycine)亚属间和种间种子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徐豹,庄炳昌. 1990

[13]PCR和RAPD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苗玉新,刘丽艳,包春莲. 2005

[14]RAPD技术对部分地方鸡种的肤色伴性遗传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 张学余,黄凡美,周怀军,耿拓宇,赵东伟. 1999

[15]茄子抗青枯病基因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 李海涛,邹庆道,吕书文,穆欣,许文奎,徐矿红. 2002

[16]乌骨鸡种群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张学余,黄凡美,耿拓宇,周怀军,王克华,赵东伟. 1998

[17]根瘤菌的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和耐盐碱筛选. 陈利云,张海林,周志宇. 2010

[18]用RAPD技术测定黑荆树种源遗传关系初报. 黄少甫,李桂英,赵治芬,陆军. 1997

[19]RAPD技术在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研究中的应用. 徐江,梁劬. 1995

[20]RAPD技术鉴定番茄一代杂种粤星种子纯度的研究. 蒲汉丽,李乃坚,黄爱兴,王得元,庄楚雄.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