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耕地土壤碳平衡与碳排放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邱建军

作者: 邱建军;唐华俊;陈庆沐;陶陶;ChangshengLi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碳平衡;碳排放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SN:

年卷期: 2002 年

页码: 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文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模拟估算我国国家尺度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平衡和碳排放状况。以1998年为例,DNDC模型在GIS区域数据库支持下,运行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联储量(0~30cm)约为3968TgC(即10~(12)gC),在目前的农作制度下土壤有机碳库处于负平衡,每年净丢失有机碳78.89TgC,其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主要的土壤有机碳丢失区;我国农业土壤年释放CO_2达186.5TgC,CH_4排放量为3.6TgC。模拟结果还表明免耕、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增加人畜粪便还田和增施各种有机肥,以及适量施用化肥等措施都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基于碳平衡的中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岳冬冬,王鲁民,方海,耿瑞,赵鹏飞. 2016

[2]氮素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模型表达方法. 李雷,黄玫,顾峰雪,张黎. 2013

[3]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孙宏德,朱平,周宝库. 2004

[4]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模拟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邱建军,唐华俊. 2003

[5]陇东黄土高原草地与畜粪夏季的温室气体排放. 杨晗蕾,陈先江,侯扶江. 2016

[6]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扦插苗水分代谢和碳平衡的影响. 吕英忠,代永欣,张鹏云,史静儒,王林. 2020

[7]厌氧序批式反应器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碳平衡研究. 赵日升,刘丹,韩智勇,张霞,任轩. 2012

[8]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分析方法. 娄珊宁,陈先江,侯扶江. 2017

[9]玉米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碳平衡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李磊,李晓慧,剡龙强,朱志明,樊丽琴,纪立东. 2023

[10]不同碳源对植烟土壤碳平衡的影响. 李健铭,李志宏,王鹏,张云贵,熊维亮,张美娟,李君,辛刚,刘青丽. 2021

[11]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侯向阳,徐海红. 2010

[12]旱地农田不同耕作系统的能量/碳平衡. 王小彬,王燕,代快,武雪萍,赵全胜. 2011

[13]碳氮水添加对华北小麦-玉米双季轮作系统碳平衡的影响. 夏旭,李银坤,陈敏鹏,雷强. 2020

[14]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时期覆膜对玉米田固碳及碳平衡的影响. 张哲,司鹏飞,张旭,冯良山,董雯怡,刘恩科,冯晨,张燕卿,孙占祥. 2020

[15]恩施典型烟田烤烟生长期土壤呼吸变化与碳平衡. 戴衍晨,王瑞,申国明,张继光,李志刚,张继旭,刘龙,薄国栋,高林. 2015

[16]闽楠和木荷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不同模式热浪的差异性响应. 余海霞,曲鲁平,汤行昊,刘南,张子雷,王浩,王艺璇,邵长亮,董刚,胡亚林. 2023

[17]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的影响. 张笑培,常晓,杨慎骄,王和洲,周新国. 2024

[18]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_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黄晶,李冬初,刘淑军,刘宏斌,王伯仁. 2012

[19]不同放牧制度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碳平衡研究. 侯向阳,徐海红. 2011

[20]亚热带山区红壤地碳平衡研究进展. 翁伯琦,王义祥.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