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对玉米霉菌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利敏

作者: 王利敏;邢福国;吕聪;刘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玉米;霉菌;真菌毒素;品质劣变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732-7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验证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肉桂醛∶柠檬醛∶丁香酚∶薄荷醇=3∶3∶2∶2,v/v/v/v)对玉米霉菌和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评估其对玉米品质的影响,以市售玉米为原料,设置空白组、丙酸组及精油组三组处理,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储藏360 d精油处理对玉米的防霉效果。结果表明,空白组玉米霉菌总数在储藏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储藏240 d时达到最大值(1 449.33 cfu·g-1);精油组对霉菌的抑制率达到89.0%,显著高于丙酸组(71.7%);精油组对黄曲霉、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显著,240 d时对2种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9.4%和100.0%,丙酸组对2种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100.0%。储藏240 d时,空白组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最大,精油组对2种毒素的抑制率分别为90.6%和66.0%。精油组能够保持玉米正常发芽能力,储藏360 d后玉米发芽率仍能达到85.0%,而空白组和丙酸组发芽率分别为61.3%和25.8%;精油组能够抑制玉米酸败,储藏360 d后脂肪酸值为35.2 mg KOH·100g-1,为空白组的57.4%。综上,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可有效防控玉米储藏过程中霉菌和真菌毒素污染,并具有保持玉米生理活性、阻控品质劣变的作用,在用量仅为丙酸1/10的情况下,其效果优于丙酸,表明该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是一种高效、优质的防霉剂,应用前景广阔。

分类号: S379.5

  • 相关文献

[1]3种霉菌发酵液对作物的促长作用初报. 李明,陶波. 2010

[2]玉米等主要作物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与调控技术. 李刚,杨粉团,曹庆军,姜晓莉. 2017

[3]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17种真菌毒素. 姜涛,赵琳,兰静,钱镭,王冰,贾雯静,张瑞英. 2019

[4]玉米真菌毒素污染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兰静,金海涛,赵琳,孙向东,张瑞英. 2020

[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玉米中9种真菌毒素. 谭莉,孟繁磊,范宏,ANNA Nowacka,魏春雁. 2021

[6]玉米真菌毒素污染防控研究. 孙向东,张瑞英,兰静,赵琳,单宏. 2018

[7]山东省玉米真菌毒素风险排序研究. 董燕婕,刘宾,梁京芸,苑学霞,范丽霞,王磊,赵善仓. 2019

[8]山东省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王燕,董燕婕,岳晖,李增梅,陈业兵,王玉涛,邓立刚,赵善仓. 2016

[9]2021—2022年上海地区大米、玉米、大豆和面粉中多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特征和交互作用分析. 朱佐银,赵含珂,程海生,韩梦怡,裘知,王杰,周新丽,杨俊花. 2024

[10]2021-2022年上海地区大米、玉米、大豆和面粉中多种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特征和交互作用分析. 朱佐银,赵含珂,程海生,韩梦怡,裘知,王杰,周新丽,杨俊花. 2024

[11]真菌毒素对玉米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 王燕,李增梅,董燕婕,陈业兵,王玉涛,邓立刚,赵善仓. 2015

[12]隐蔽型真菌毒素的研究现状. 王玉娇,张瑞英,兰静,张守文. 2016

[13]蛋白质降解指示冷藏罗非鱼片品质劣变研究. 刘寿春,钟赛意,李平兰,马长伟,杨信廷. 2013

[14]桃采后品质劣变生物学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周慧娟,张夏南,周讯,苏明申,杜纪红,李雄伟,张明昊,叶正文. 2024

[15]鲜切果蔬品质劣变与控制. 侯传伟,魏书信,王安建. 2008

[16]新疆库买提杏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调控技术研究初报. 赵晓梅,张谦,徐麟,樊国全. 2009

[17]库尔勒香梨采后品质劣变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赵晓梅,叶凯,关军锋,李疆,张谦. 2010

[18]褪黑素在果蔬采后品质劣变中的调控作用. 刘祯,陈贤柔,缪承杜,蓝碧锋,范智蕾,莫晓晴,王春越,刘袆帆,肖更生,王琴,刘东杰,马路凯. 2023

[19]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张群,舒楠,宁密密,李绍华. 2022

[20]‘大红袍’李贮藏存在问题及采后保鲜措施. 郝义,贾晓昱,姜永峰,邢英丽,陆玉卓,许英俊.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