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付斗

作者: 张付斗;郭晋;徐高峰;申时才;岳英;木霖;张玉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入侵杂草;薇甘菊;持续治理;显著成效

期刊名称: 生物安全学报

ISSN: 2095-1787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313-316

摘要: 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的预警监测、阻截防控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的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和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分类号: S451

  • 相关文献

[1]大湄公河次区域大豆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李琼,张晓明. 2018

[2]推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促进中国农业发展. 王永春,王秀东. 2006

[3]大湄公河次区域宏观地貌形态类型划分研究. 赵晋陵. 2013

[4]农业结构调整与水稻病虫害的持续治理. 曹雅忠,杨小军,杨立军,王少南. 2007

[5]有害生物持续治理理论、模式和方法. . 2006

[6]Bt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前沿. . 2012

[7]水稻病虫害治理中新的范例和研究机会. K.L.Heong,俞晓平. 1999

[8]假臭草等12种植物对白花鬼针草幼苗的化感作用. 陈志云,梁水凤,李东文,冯卓森,李伟华. 2011

[9]全球气候变化对银胶菊在我国适生分布区及适生度的影响. 沈文君,万方浩. 2007

[10]不同环境条件对外来入侵杂草胜红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陈仕红,叶照春,冉海燕,兰献敏,周鹏,何永福. 2018

[11]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刺萼龙葵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沈文君,万方浩,王进军. 2009

[12]四川省归化植物新记录. 朱建义,刘胜男,周小刚. 2017

[13]全球气候变化对银胶菊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的影响. 沈文君,万方浩,安然. 2013

[14]全球气候变化对银胶菊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的影响. 沈文君,万方浩,安然. 2014

[15]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 申时才,张付斗,徐高峰,李天林,吴迪,张玉华. 2012

[16]植物替代控制3种入侵杂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高尚宾,张宏斌,孙玉芳,张国良. 2017

[17]微生物对三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 李光义,侯宪文,邓晓,张桂花,李勤奋. 2009

[18]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陈艳,刘坤,张国良,谭万忠. 2007

[19]棉田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的化学防除. 马艳,马小艳,奚建平,姜伟丽,马亚杰,李希凤. 2012

[20]红薯对农田杂草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金桂梅,张玉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