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农田排盐暗管布设参数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立军

作者: 龙立军;郑国玉;李朝阳;石磊;李云霞;杨国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排水;土壤水分;盐分;脱盐率;暗管间距;暗管埋深;盐碱地治理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03-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焉耆盆地典型绿洲农田排盐暗管模式下,布设参数中影响土壤排盐效果的显著因素。【方法】设置不同暗管埋深(1.2、1.5 m)与间距(20、30、40 m),开展排盐试验,结合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淋洗前后土壤剖面的水盐变化规律和暗管排水排盐量差异。【结果】(1)暗管排水过程中,田间持水率状态土壤经淋洗后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且位于暗管上方的土层能够排出土壤多余水分,土壤含水率与暗管布设参数未呈显著性关系;(2)在0~60 cm土壤深度内,土壤脱盐率与间距、埋深及组合有显著交互作用,暗管间距与埋深组合与单因素间距相比对脱盐率影响更显著。相同暗管间距下:暗管埋深越深,0~60 cm内的土壤脱盐率越高;相同暗管埋深下:当暗管间距为30 m时,0~60 cm内的土壤脱盐率最高,与20、40 m间距有显著差异(P<0.05);(3)在排水阶段初期,各处理暗管的排水和排盐量呈现快速增长后逐渐稳定趋势,暗管排水的电导率较为稳定,与土壤剖面的含盐量呈正相关关系。暗管埋深对累积排水和排盐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间距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较1.2 m深度,1.5 m埋深能有效提升排水效率,加速排出土壤盐分。【结论】在考虑最大脱盐率的情况下,建议将暗管埋深设为1.5 m,间距设为30 m,作为焉耆盆地农田暗管布设的参考。

分类号: S276

  • 相关文献

[1]不同改良措施下新疆重度盐渍土壤盐分变化与脱盐效果. 王海江,石建初,张花玲,盛建东,马兴旺,武红旗,任少亭,左强,李保国. 2014

[2]海冰水灌溉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盐分运移及棉花的影响. 胡育骄,王小彬,赵全胜,郑妍,武雪萍,蔡典雄,吴会军,许映军,顾卫. 2010

[3]淹涝对夏玉米形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冯跃华. 2010

[4]稻田高产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司徒淞,张薇. 1991

[5]灌溉水盐分组成对土壤水盐迁移参数的影响. 郭全恩,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 2017

[6]全膜双垄沟播改善干旱冷凉区盐渍土水盐状况提高玉米产量. 李磊,张强,冯悦晨,聂督,孙捷,闫敏,王斌,黄高鉴. 2016

[7]生物能温室育秧的技术要点. 汤国辉. 1989

[8]种植作物是抑制土壤盐渍化的关键因素. 田昌玉,许建新. 1997

[9]在SR系统中旱田和水田排水的COD与SOB5相关模式. 郑振华,陆华. 1991

[10]气候因子和地表覆盖对沿海滩涂土壤盐分动态的影响. 张蛟,崔士友,冯芝祥,王奎山,翟彩娇. 2018

[11]棉花中后期管理技术. 薛祯祥. 1994

[12]基于水盐平衡的绿洲灌区次生盐碱化防治研究. 陈小兵,杨劲松,杨朝晖,余世鹏,汪玉磊. 2007

[13]微咸水淋洗重壤质滨海盐土的盐分变化研究. 廉晓娟,李明悦,王艳,张余良,王立艳,王正祥. 2011

[14]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王秀丽,张凤荣,王跃朋,奉婷,廉晓娟,王艳. 2013

[15]豫东平原夏玉米耐淹试验研究. 冯跃华,姜云鹭,肖俊夫. 2011

[16]秸秆和植被覆盖对江苏滨海盐土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崔士友,张蛟. 2017

[17]促沉装置净化稻田径流排水中面源污染物的效果研究. 付子轼,孙会峰,周胜,张继宁,张鲜鲜,王从. 2021

[18]秸秆覆盖增强滩涂重盐土雨水脱盐的效果. 崔士友,张蛟,翟彩娇,冯芝祥. 2018

[19]拔节期淹水玉米的生理性状和产量形成. 周新国,韩会玲,李彩霞,郭树龙,郭冬冬,陈金平. 2014

[20]三江平原低湿地水田土壤理化特性及暗管排水效果. 王秋菊,刘峰,常本超,韩东来,隋玉刚,杨兴玉,陈海龙,新家宪,刘艳霞,焦峰.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