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养农区气候变暖趋势与春玉米产量变化的关系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春春

作者: 王春春;黄山;邓艾兴;陈长青;张卫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气候变化;产量;东北地区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6 期

页码: 64-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气象资料和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采用一阶差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玉米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而分离玉米产量变化中的气候效应,评价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区域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玉米主要生长季节(5~9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上升0.6℃和0.8℃,生长季气候变化因素(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雨量)可以解释近30%玉米产量的变化;玉米产量变化与生长季节平均最高温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最高温度每上升1℃导致玉米产量降低14%;最低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与产量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

分类号: S513.019

  • 相关文献

[1]1956~2009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刘洋,王占海,姜文来,肖碧林,雷波. 2013

[2]中国东北地区近50年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动态. 李洁,张远东,顾峰雪,黄玫,郭瑞,郝卫平,夏旭. 2014

[3]1956~2009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刘洋,王占海,姜文来,肖碧林,雷波. 2013

[4]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水稻的时空分布特征. 陈浩,李正国,唐鹏钦,胡亚南,谭杰扬,刘珍环,游良志,杨鹏. 2016

[5]气候变暖下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陈长青,类成霞,王春春,张卫建. 2011

[6]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 朱大威,金之庆. 2008

[7]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玉米品种筛选与种植方法探讨. 张作峰,张崎峰. 2011

[8]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变化对中国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柳,熊伟,温小乐,冯灵芝. 2014

[9]近30a来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秀芬,杨艳昭,尤飞. 2012

[10]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蔡红光,梁尧,刘慧涛,刘剑钊,秦裕波,刘方明,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2019

[11]东北地区玉米育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徐艳荣,仲义,代秀云,侯宗运,焦仁海,刘兴二. 2020

[12]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我国玉米供给反应实证研究-基于2008-2019年东北三省省级面板数据. 王秋霖,张宁宁,刘慧. 2021

[13]对东北地区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的成因分析与思考. 史振声,张喜华. 2006

[14]2002年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初报. 王作英,王晓鸣,晋齐鸣,李亚军. 2003

[15]新形势下稳定中国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北地区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诗靓,文浩楠,杨艳涛. 2019

[16]基于积温带重新划分的东北玉米熟型分布研究. 王贺然,刘东明,陈鹏狮,李迎春,韩雪,郝兴宇. 2022

[17]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刘汝亮,王芳,王开军,张爱平,李友宏,洪瑜,杨正礼. 2018

[18]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王玉莹,张正斌,杨引福,王敏,赵久然,杨国航. 2012

[19]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品质及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褚国江,李宏宇,王翠,马文东,王立楠,黄晓群,赵海新. 2009

[20]不同类型肥料对东北地区稻田氮磷损失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汝亮,王芳,王开军,张爱平,胡朝胜,李友宏,洪瑜,杨正礼.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