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蛤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琳
作者: 周琳;于业绍;顾润润;郑国兴;杨世俊;叶朝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蛤;苗种培育;增养殖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1-3021/S
年卷期: 2000 年 7 卷 01 期
页码: 73-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对青蛤Cyclina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 ,成功率达 95% ;平均孵化率为 88.6 % ;室内育苗中 ,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 11~ 16个 /ml,幼虫变态后 ,减少培养密度 ,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 ;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 ,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 10 5.6 1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 ,培育出稚贝约1.7亿粒 ,经土池培育获壳长 3~ 6mm幼贝 3878.4 5万粒 ,成活率为 2 2 .83%。另外 ,利用移苗和繁殖保护的方法 ,在 84hm2 养殖试验区进行青蛤增养殖 ,资源量由原来的 9.1个 /m2 增加到 2 2 .5个 /m2 ,净增资源量2 70 .7t。
分类号: S968.316
- 相关文献
[1]青蛤增养殖技术研究及开发. 于业绍,周琳,顾润润,郑国兴,左振德,薛存德,顾永庚,陈国民,叶朝庚,陆平,黄则平,吴介新,张沛花. 1999
[2]西施舌增养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进锋,陈利雄,陈素文. 2005
[3]日本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et schlegel)增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营梁. 1992
[4]光裸方格星虫增养殖对滩涂底质的影响. 李俊伟,颉晓勇,郭永坚,朱长波,陈素文,丁贤,李婷,陈振国. 2018
[5]美洲白鲟养殖业及人工繁殖技术. 廖国璋. 1991
[6]东风螺的增养殖技术及产业化前景. 陈利雄,吴进锋. 2004
[7]我国紫云蛤科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及增养殖研究概况. 陈利雄,陈素文,麦扬珊,吴进锋. 2005
[8]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吴进锋,梁超愉,陈利雄,陈素文,李夏. 2005
[9]蛸类渔业概况及增养殖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之明,徐实怀,贾晓平. 2008
[10]国外淡水鱼类增养殖进展. 贾敬德. 1991
[11]关于山东省海水鱼增养殖方向、途径和发展前景的探讨. 雷霁霖. 1992
[12]砗磲研究现状及在我国南海开展养殖的前景. 周勤,王玉芬,姜秀凤. 2014
[13]关于我国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增养殖若干问题的探讨. 陆忠康. 1993
[14]渤海增殖水文环境及年代变异特点. 周诗赉,陈聚法,马绍赛,赵俊. 1997
[15]泥螺人工杂交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 朱善央,吴杨平,沈和定,陆锦天,顾邦祥,袁建冲,沈卫飞. 2008
[16]热带海参繁育及增养殖研究现状. 贾治超,于刚,秦传新,黄建华,白东清. 2013
[17]亚洲公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赫,王兴兵,张健,李文宽. 2024
[18]太湖流域大水面生态渔业管理政策与发展路径研究. 代云云,杨弘,邹芝英,施舒妍,龚雪. 2024
[1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地方加强联合协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徐竹青. 2005
[20]泥沙底质中不同含沙量对青蛤成活率影响的试验. 汪志清.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无(少)侧芽切花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作者:杨贞;姚建军;孙翊;周琳;杨柳燕
关键词:无(少)侧芽;切花菊;消毒;芽诱导;组培快繁
-
长三角地区西红花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周琳;吴立峰;王桢;杨柳燕;张永春
关键词:西红花;良种繁育;高效栽培;长三角地区
-
无(少)侧芽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
作者:周琳;姚建军;杨信程;郭昊;杨柳燕;张永春
关键词:切花菊;无(少)侧芽;种苗;繁育技术
-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逻辑理蕴、关键问题与推进路径
作者:钟钰;周琳;高芸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农业强国;新兴要素;经营体系;产业韧性
-
"藏粮于技"战略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取向
作者:周琳;钟钰
关键词: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政策演进;技术转型
-
上海花卉业守正创新助力产业兴旺
作者:周琳;张平;杨柳燕
关键词:
-
水产养殖环境中农兽药物的污染暴露水平及其风险影响评价
作者:张楷文;张海燕;孔聪;顾润润;田良良;杨光昕;王媛;陈冈;沈晓盛
关键词:养殖环境;农兽药;暴露水平;风险评估;上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