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福海

作者: 刘福海;张怡;沈迎春;陈怀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戊唑醇;小麦赤霉病;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施药器械;产量;扬花期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84-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应用技术,感病品种在中等肥力土壤、天气等条件适合小麦赤霉病发生时,比较研究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WP)不同用药次数及不同施药器械对小麦赤霉病感病品种病害防效、小麦产量及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增加2%~30%,喷施3次药剂处理小麦,DO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采用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于小麦未扬花期喷施药液1次较采用手动喷雾器可显著提高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但对小麦DON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生产上小麦赤霉病流行年份应用80%戊唑醇WP防治,宜采用电动喷雾器或机动喷雾器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防效理想,具有推广意义。

分类号: S435.121.4+5

  • 相关文献

[1]运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与DON毒素特异结合的亲和肽段. 邢锦城,张旭,马鸿翔,徐海,侯继波. 2015

[2]DON毒素的类生长激素活性与小麦赤霉病. 刘宗镇,陆仕华,黄晓敏,姚泉洪,魏春妹,薛伟龙. 1993

[3]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效果研究. 程善闽,樊中臣,束永龙,苏贤岩. 2018

[4]不同配比多菌灵与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沈迎春,张怡,刘福海,陈怀谷,朱叶芹. 2016

[5]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 陈宏州,王兵兵,张新建,杨红福,徐超,缪康,张建华,朱凤. 2023

[6]福美双和戊唑醇增效与拮抗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细胞膜透性及内含物渗漏的影响. 毕秋艳,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田银萍. 2009

[7]黑龙江省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筛选. 李易初,孟庆林,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张匀华. 2015

[8]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药时期及安全性评价.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王亚娇,李聪聪,孔令晓. 2017

[9]多菌灵/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的活性增效作用. 毕秋艳,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 2010

[10]干旱-复水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郭子锋,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栗雨勤,柳斌辉. 2011

[11]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刘悦,史文琦,曾凡松,刘美玲,陈婷婷,黄振余,薛敏峰,向礼波,龚双军,杨立军,喻大昭. 2020

[12]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袁小平,王万军,曹世勤,杨晓辉,贾秋珍,孙振宇,李力,张玮. 2022

[13]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和增产效果. 孔祥英,马鸿翔,张旭,喻大昭,朱志凌,张文杰,宋早芹. 2014

[14]特耐寒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金优431. 周乐良,汤鸿钧. 2003

[15]二氧化硫对小麦性细胞分化及受精过程影响的细胞学研究2.二氧化硫对胚囊分化和受精过程的影响及其伤害效应. 张耀民,付克文,吴丽英. 1982

[16]水分胁迫对扬花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张继波,薛晓萍,李楠,李鸿怡,张磊,宋计平. 2019

[17]水稻耐极端高温育种研究进展. 陈劲,唐文帮. 2024

[18]泸恢602及其组合Ⅱ优602扬花期耐热性研究. 况浩池,罗俊涛,陈光珍,付均,杨扬,何兴材. 2009

[19]土壤盐分对小麦扬花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光州,冯固,张宏彦,刘全清. 2013

[20]我国药械研究进展. 高崇义.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