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蒜"轮作栽培模式效益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芳

作者: 王芳;王旭;白文奎;徐雄;林春亮;李洪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蒜轮作;水稻;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旱轮作

期刊名称: 福建稻麦科技

ISSN: 1008-9799

年卷期: 2024 年 42 卷 001 期

页码: 22-25

摘要: "稻+蒜"轮作是一种有效利用光热、土地资源的高效栽培模式.对 2021-2022 年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稻+蒜"轮作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和比较,"稻+蒜"轮作模式年总产值达 26.25 万~28.24 万元/hm2,既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保障粮食安全,又促进了水稻和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结了"稻+蒜"轮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为"稻+蒜"轮作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光热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益.

分类号: S511.048%S633.4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量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白建忠,陈泽,丁永锋,张珞,赵营. 2017

[2]广西南菜北运基地水稻-钦州辣椒 粮菜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黄欲晓. 2019

[3]水旱轮作对土壤和水稻的影响. 孙红,孙明明,吕世翔,李智媛,张元良. 2019

[4]大棚草莓-晚稻-茄子2年3茬种植模式. 何圣米,吴平,龚佩珍,唐红芳. 2016

[5]水旱轮作下穗肥氮用量对机插粳稻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龙瑞平,张朝钟,戈芹英,万卫东,王勤,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从党. 2022

[6]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全生命周期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岳骞,吴思远,张岳芳,盛婧,郭智,陈丹艳,汪超,徐向瑞,王鑫,宗焦. 2022

[7]贵州山区稻田水旱轮作模式发展现状与建议. 李佳丽,邓茹月,彭强,闫志强,朱速松. 2023

[8]老挝北部山区水稻—菜豆水旱轮作栽培模式. 汪骞,陶婧,袁艺,李林,李石开. 2018

[9]双小拱棚小南瓜-晚稻高效种植模式. 吴平,何圣米,龚佩珍,唐红芳,马伟冬. 2016

[10]成都平原水旱轮作土壤表层锰损失主要机制研究. 张福锁,刘学军,吕世华,曾祥忠. 2004

[11]山东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双晚”栽培技术. 孟庆华,王信宝,王凤梅,刘玉文. 2017

[12]水稻机插秧育苗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华. 2024

[13]绿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罗高玲. 2024

[14]冀中南夏王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经廷,贾秀领. 2013

[15]水旱轮作模式下作物配置和肥水优化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潘艳华,王攀磊,郭玉蓉,王应学,刘树芳,张庆,朱红业,戴陆园. 2018

[16]稻-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黄才浚,廖继超,钟建,李菊,王一鸣,林昊,唐建,欧阳裕元,苗明军. 2024

[17]盐城地区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模式初探. 郭军,江解增,梅燚,祖艳侠,吴永成. 2014

[18]水旱轮作下长期免耕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某些肥力性状的影响. 徐阳春,沈其荣,雷宝坤,储国良,王全洪. 2000

[19]大棚浅水藕黄秋葵小白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惠林冲,杨海峰,潘美红,薛萍,张新圣,陈振泰. 2017

[20]稻田引种旱作物及其复种轮作的研究. 费槐林,王德仁,应继锋,陈斌.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