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广朋

作者: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侯俊利;刘鉴毅;张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中华鲟;水温;血液;生理;能量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10 年 29 卷 10 期

页码: 1973-19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别在15℃、20℃、25℃和30℃水温养殖中华鲟幼鱼66d,研究温度对中华鲟幼鱼8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血液中能源物质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变化规律相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且均在20℃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5.98g·L-1、5.6g·L-1、4.85mmol·L-1、2.44mmol·L-1和0.61U.L-1;在30℃时血液总蛋白、白蛋白、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达到最低值,分别为8.93g·L-1、3.1g·L-1、2.26mmol·L-1、1.34mmol·L-1和3.35mmol·L-1;代谢产物总胆红素浓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5℃组最高,在25℃组最低,分别为2.50±0.84和1.65±0.10mmol·L-1;尿素浓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在30℃时最低,为0.54±0.36mmol·L-1,显著低于15℃组和20℃组。综合不同温度组中华鲟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动规律表明,20℃时中华鲟幼鱼能量支出较少,是其较适宜的生长温度。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中华鲟幼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刘鉴毅,段明,赵峰,闫文罡. 2012

[2]中华鲟幼鱼的血液生化特性. 郑卫东,李大鹏. 2007

[3]不同日粮能氮水平对波尔×隆林杂交羔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杨炳壮,梁贤威,包付银,郑威,梁坤,邹彩霞,郑洪英,李莉丽,邹隆树. 2008

[4]中华鲟胚胎的耗氧率. 唐国盘,刘鉴毅,危起伟,陈细华,杨德国,朱永久,杜浩. 2004

[5]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危起伟,李罗新,杜浩,张晓雁,熊伟,张辉,沈丽,吴金明,张书环,王成友,李创举,柴毅,李奕慰,乔新美,刘志刚,高宇鹏,甘芳. 2013

[6]成年徐海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李尚民,王克华,曲亮,窦套存,沈曼曼. 2016

[7]硫化物急性毒性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尹飞,彭士明,范帆,孙鹏,施兆鸿. 2011

[8]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应激活动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韩志强,王艳阳,李志鹏,宋兴超,赵全民,赵家平,邢秀梅,徐超. 2019

[9]饥饿期间中华鲟幼鱼血液与肝脏酶活力的变化. 冯广朋,庄平,章龙珍,黄晓荣,刘鉴毅,段明,侯俊利. 2011

[10]应用PCR试剂盒对奶牛结核病的检测. 吴位珩,孙启跃,徐景峨,杨莉,文才智,乐琼,杨茂生. 2012

[11]日粮阴阳离子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的影响. 刘大森,孙永强,王忠阁,李枫,刘玉峰. 2007

[12]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陆鑫,林黑着,李卓佳,袁丰华,杨其彬. 2009

[13]亚硒酸钠在低硒雏鸭体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 武瑞,张虎,杨慧琴,郭保民. 2004

[14]SPF鸡人工感染鸡败血霉形体后血液生物化学变化. 丁钰,刘晓文,于圣青,徐步,丁铲. 2000

[15]剑白香猪血液生理指标研究. 陈伟,刘忠伟,田兴贵,张依裕. 2010

[16]牙鲆efhd2和tbc1d2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侯吉伦,郭亚男,付元帅,王桂兴,张晓彦,孙朝徽,司飞,王玉芬. 2019

[17]日粮不同NFC/NDF比对奶山羊血液参数的影响. 胡红莲,刘大程,卢德勋,珊丹,李胜利. 2008

[18]新型微生态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郭有,祁宏伟,魏柄栋,于维. 2014

[19]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2018

[20]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液中γ-氨基丁酸. 何瑾,屈凡伟,张峻,刘宏程.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