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黏附素MAD1体外表达及诱导花生响应的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闫多子
作者: 闫多子;蔡霓;王峰;农向群;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MAD1;金龟子绿僵菌;共生;植物免疫;防御;真核表达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744-7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绿僵菌具有昆虫致病性和植物共生性,其黏附素MAD1在绿僵菌侵染寄主昆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体外真核表达MAD1蛋白,明确MAD1在绿僵菌与植物共生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绿僵菌转录组的Unigenes作为参考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设计引物,以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IPPM010202菌株的cDNA作为模板,克隆得到mad1,通过DNAMAN对mad1序列进行蛋白翻译,利用ProtParam在线工具预测MAD1蛋白氨基酸组成及其理化特性,利用SMART在线程序分析其结构域。构建mad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获得重组子,通过甲醇诱导表达得到MAD1蛋白;通过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蛋白。以纯化蛋白溶液(20μg·mL-1)浸没处理花生根0.5、6、12和24 h,通过qPCR检测花生根膜受体基因(CERK1、RPK)、免疫相关级联基因(MAPK、MMK1、CDPK)和转录因子基因(MYB86)、细胞壁整合基因(SCW1)及防御相关基因(PTi1、RML1A)的转录水平。【结果】克隆得到了绿僵菌黏附素基因mad1,全长2 136bp,编码71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74.8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AD1的N端有信号肽,C端有糖基磷脂酰肌醇(GPI)细胞壁锚定位点,且含有CFEM功能结构域,属于亲水性蛋白。成功构建了MAD1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MAD1蛋白,对花生根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处理,发现MAD1处理后0.5 h,根尖细胞感知并启动膜类识别受体基因CERK1表达;0.5—6 h,根膜受体基因CERK1、RPK转录水平均上调,膜整合基因SCW1转录由下调转为上调,免疫反应相关基因MAPK、MMK1、CDPK、MYB86的转录受到短暂抑制,防御基因PTi1、RML1A转录下调,植物根部免疫防御反应受到抑制;6—12 h,膜受体基因维持上调表达,而防御基因RML1A从下调逆转为强烈上调;12—24 h,膜受体类基因CERK1、RPK,防御基因PTi1、RML1A均上调,免疫相关级联基因MAPK、MMK1、CDPK,转录因子基因MYB86也出现微弱的上调,植物根部启动免疫防御反应。【结论】在绿僵菌与花生根的互作早期,绿僵菌MAD1蛋白6 h时已激活花生根膜受体基因CERK1和RPK的识别响应,同时抑制花生免疫级联基因MAPK、CDPK、MMK1及防御相关基因如PTi1、RML1A的表达,有助于绿僵菌在花生根组织上定殖;随后诱导花生细胞壁整合基因SCW1上调表达,参与根上受损细胞壁的修复与重建,促进绿僵菌与花生共生关系的建立。诱导植物的免疫抑制和细胞壁重建整合可能是绿僵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重要步骤。
分类号: S476.12
- 相关文献
[1]金龟子绿僵菌黏附素基因mad1的敲除及功能分析. 闫多子,蔡霓,农向群,王广君,涂雄兵,张泽华. 2021
[2]跨界小RNA参与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郝丽芬,燕孟娇,房永雨,宋培玲,皇甫海燕,郭晨,杨永青,贾晓清,皇甫九茹,李子钦. 2019
[3]利用植物免疫原理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首成英,赵晓珍,李冬雪,陈卓. 2017
[4]世界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诞生——记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首席科学家邱德文研究员. 王梅芳,王双超,王晶. 2018
[5]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禹阳,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边小峰. 2018
[6]植物寄生线虫钙网蛋白的研究进展. 魏英,罗萌,戴良英,彭德良,刘敬. 2021
[7]拮抗细菌KRS022的鉴定及对大丽轮枝菌的抑制效果. 罗万珍,王丹,齐宏玥,王彤,刘政,田李,戴小枫,陈捷胤,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2023
[8]植物PRRs和NLRs介导的免疫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艳艳,丁颖,郑佳秋,宛柏杰,曹婷,刘兴华. 2023
[9]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禹阳,贾赵东,马佩勇,郭小丁,谢一芝,边小峰. 2018
[10]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位昕禹,刘显元,黄琰,高扬. 2009
[11]群结腐霉PmCA1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促进病原菌侵染. 刘会如,逯佳琪,沈汝彬,ANJAGO Wilfred Mabeche,薛宇威,魏利辉,纠敏,王楠. 2025
[12]NM_6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的生物拮抗和互利共生关系的研究.. 李巧贤,韩菊英,魏道茵. 1997
[13]兰科菌根真菌对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陈晓芳,刘准,陶刚,朱英,刘作易. 2012
[14]根瘤菌、丛枝菌根(AM)真菌与宿主植物共生的分子机理. 王树和,王昶,王晓娟,金樑. 2008
[15]RNA-Seq在AM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邓杰,李芳,张伟珍,段廷玉. 2019
[16]致病杆菌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杨怀文. 2007
[17]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 2019
[18]稻镰状瓶霉促进水稻生长的机制. 苏珍珠,冯晓晓,汪彦欣,刘小红,章初龙,林福呈. 2019
[19]利用cDNA-SRAP技术分析天麻与蜜环菌共生时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黄万兵,桂阳,卢颖颖,杨通静,朱国胜,侯颖辉,莫远琪. 2019
[20]新型菇菜连棚共生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张黎杰,姜若勇,王夏雯,余翔,田福发,冯俊峰,宋金俤,李辉平,杨昌军.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酸化条件下减量施肥结合土壤改良剂施用对芦笋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作者:高敬文;张圆圆;杨艳;王峰
关键词:芦笋;酸化;减量施肥;土壤改良剂;产量;土壤质量
-
新育成籼粳稻杂交F2代不分离品种及其与不育系杂交组合的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包灵丰;江青山;张英;赵德明;贺兵;陈家彬;张杰;廖宗永;姜方洪;王峰;韩冬;李恒进;邬相宏
关键词:籼粳稻杂交;杂交F2代不分离;早世代稳定;高效育种;农艺性状
-
基于目标检测的收获小麦杂质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作者:赵军杰;张亚伟;王峰;邵明玺;王晓娟;马国财
关键词:监测系统;Jetson Orin NX;实时;小麦储存
-
屯昌猪及其不同杂交组合MC1R基因型鉴定
作者:唐文丹;肖倩;刘宏;孙瑞萍;晁哲;刘海隆;黄丽丽;王峰
关键词:屯昌猪;杂交组合;毛色;MC1R基因型;SNP
-
四川宜宾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及稻谷优质生产的综合技术解析
作者:包灵丰;江青山;张英;赵德明;贺兵;陈家彬;张杰;廖宗永;姜方洪;王峰;韩冬;李恒进;邬相宏
关键词:四川宜宾;稻米品质;影响因素;综合技术;解析
-
寄主转换对棉蚜存活率与营养代谢的影响
作者:朱凯辉;尹仙枫;王芳;王福莲;张蓉;涂雄兵
关键词:棉蚜;寄主;营养代谢;存活率;专化型;棉花;枸杞;黄瓜
-
金龟子绿僵菌fluG基因的敲除及对产孢的影响
作者:王苗苗;王广君;农向群;蔡霓;刘蓉;宋红岩;涂雄兵;张泽华
关键词:基因敲除;fluG基因;产孢调控;同源重组;昆虫病原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