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早代定向筛选与联合鉴定技术选育专用型甘薯品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道微

作者: 张道微;董芳;黄伯军;黄艳岚;张亚;项伟;张超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薯;遗传改良;种质创新;定向筛选;早代精准选育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23 年 37 卷 001 期

页码: 77-81

摘要: 为了提高专用型甘薯品种选育的效率,满足多元化消费市场的实时需求,本文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育种实践经验,探索了利用早代定向筛选与联合鉴定技术选育专用型甘薯品种的方法.首先依据品质相关农艺性状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充分利用中间亲本的轮回改良策略加快品质相关基因资源的聚合速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品质性状精细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完成高花色苷、高胡萝卜素等鲜食专用型株系的筛选,实现杂交子代早代的精准鉴定.在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的基础上,将传统"五圃"选育法中的复选圃、鉴定圃、高鉴圃环节整合为联合鉴定圃,将鲜薯的增产、稳产潜力以及抗性的考察整合到联合鉴定圃与品比圃鉴定环节完成,从而在4~5年时间内完成杂交子代的精准鉴定,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育种实践证明,改良后的技术对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切实可行.随着关键农艺性状相关有效分子标记的开发,该育种技术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31.032

  • 相关文献

[1]野生稻优良基因资源的发掘、种质创新及利用. 李绍清,谢红卫,李能武,黄文超,胡骏,王坤,朱仁山,朱英国. 2013

[2]河南省油菜遗传改良进展与生产效果(英文). 朱家成,张书芬,张书法,王建平,文雁成,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王东国,隋天显. 2017

[3]优质甘薯种质福薯1号鉴定及利用研究. 邱永祥,邱思鑫,许泳清,刘中华,罗文彬,纪荣昌,李华伟,汤浩. 2013

[4]平阳霉素诱变与NaCl定向筛选对花生后代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亚,乔利仙,武秀玲,胡晓辉,王晶珊,隋炯明. 2015

[5]纳豆菌的定向筛选及其生物学特征分析. 孙海峰,王丽霞,孟玉平,曹秋芬. 2007

[6]银杏雌株高黄酮种质定向筛选. 郁万文,韩晋,曹福亮,汪贵斌. 2020

[7]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反硝化反应条件优化. 周莉,汤江武,王新,姚晓红,吴逸飞,葛向阳. 2011

[8]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酶系分析. 李艳丽,许少春,许尧兴. 2007

[9]α-半乳糖苷酶产酶菌种的定向筛选及诱变选育. 许尧兴,许少春,姚晓红,李艳丽. 2006

[10]农抗120—抗真菌的抗生素. 谢德龄,倪楚芳,朱昌雄. 1991

[1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小麦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12]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13]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进展. 黄小兰,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陆冬梅. 2012

[14]糯玉米自交系衡白522的种质创新研究. 陈建军,黄小兰. 2012

[15]茶梅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 林田,李天菲,杨华,李寿国,葛国军,罗利军. 2012

[16]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利用研究及展望. 朱仁山,李绍清,李阳生,余金洪,黄文超,朱英国. 2016

[17]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18]热带玉米种质粗缩病抗性鉴定与种质创新利用. 孟庆长,郑飞,季爱民,陈艳萍,赵文明,孔令杰,张美景,袁建华. 2012

[19]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20]玉米优异抗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研究. 王延波,张喜华,刘志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