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果实耐贮性遗传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陆春贵

作者: 陆春贵;徐鹤林;赵有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茄;成熟突变体;贮藏指数;双列杂交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1994 年 02 期

页码: 170-1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耐贮性强的4个不同成熟突变体材料,LA2833(alc)、LA1793(nor)、IS08(rin)、LA162(Nr)和1个正常成熟的番茄品种524大红进行1/2P(P+1)双列杂交试验,测算果实耐贮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果实耐贮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中等,h_(B)~2=52.07%、h_(N)~2=50.98%。杂种一代在果实耐贮性方面虽没有超亲优势,但只要亲本选配适当,可望找到耐贮性强且果实又能正常转红的优良组合,故仍可采用一代杂种育种。耐贮性配合力分析表明,nor、alc是良好的耐贮育种材料,alc×nor、是最优组合。

分类号: Q944.59

  • 相关文献

[1]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2]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王金社,管荣展,盖钧镒. 2011

[3]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 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杨刚,武军艳,方彦,李学才,侯献飞,张树娟. 2015

[4]利用双标图筛选棉花创新种质研究. 王士杰,朱继杰,赵红霞,郑莎莎,万艳霞,王国印,李妙. 2014

[5]芝麻对枯萎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王文泉,柳家荣,屠礼传. 1993

[6]双列杂交F_1代加倍单倍体的遗传模型. 张全德,陈世明. 1995

[7]不同熟期小麦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利华,许梅芬. 1997

[8]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雪芳,王义发,罗红兵,黄璜. 2010

[9]保护地逆境黄瓜苗期性状配合力分析. 李建吾,毛光志,余纪柱,安红伟,庞震亚. 2004

[10]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研究. 汤圣祥,G.S.KHUSH. 1991

[11]玉米自交系株型和产量性状选育进展及其利用潜势初报. 张彪,兰发盛,滕耀聪,陈宛秋. 1993

[12]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周淼平,马鸿翔,张鹏,张平平,杨学明. 2018

[13]玉米子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王玉杰,林秀云. 1997

[14]蚕豆6*6双列杂交子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赵娜,缪亚梅,薛冬,葛红,陈满峰,顾春燕,汪凯华,王学军. 2020

[15]红花双列杂交后代羟基黄色素A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梁慧珍,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薇,李磊,李春明,刘新梅,张收良. 2020

[16]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子代数量性状比较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 孙静,陈明强,魏海军,邓正华,李有宁,金朝焕,王继金,王雨,石承开,黄超旬. 2020

[17]糯玉米籽粒体积双列杂交分析. 陈坚剑,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5

[18]鲜食糯玉米苞叶相关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吕桂华,陈坚剑,徐秀红,郭国锦. 2015

[19]金针菇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引芳. 1990

[20]陆地棉丰产品系与转Bt基因抗虫棉双列杂交配合力研究. 焦明臻,许琦,王姣娟.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