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和酸枣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技术的应用与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利虎

作者: 王利虎;胡兰;李登科;刘平;刘孟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枣;酸枣;在体诱导;愈伤组织;芽再生;优化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16 年 10 期

页码: 1307-13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检验建立的枣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技术的通用性并对其进一步优化。【方法】将其在115个枣和4个酸枣基因型上进行应用,进而分析基因型、愈伤组织状态、枝条粗度和位置等对田间愈伤途径芽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80.67%的基因型能够实现芽再生,其中‘北京酸枣’‘龙壶枣’‘北京马牙枣’的平均单枝截面出芽数分别高达10.33、9.40、8.00个;芽再生能力随着愈伤发育等级的增加而升高,以5级愈伤的芽再生能力最强;直径为1.4~1.9 cm的枝条平均单枝截面出芽数达2.16个,显著高于其他粗度枝条的出芽数;树冠上部枝条的单枝截面出芽数显著高于中下部枝条的出芽数。【结论】枣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技术在不同枣和酸枣基因型上有良好的通用性;影响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的最主要因素为基因型,其次是愈伤组织状态及枝条粗度和垂直位置,枝条角度及水平位置对于芽再生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优化了枣田间愈伤组织途径芽再生技术体系。

分类号: S665.1

  • 相关文献

[1]枣不同基因型在体愈伤芽再生能力评价与同质多倍体新种质创制. 王利虎,胡兰,李登科,刘平,刘孟军. 2017

[2]石榴田间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牛娟,骆翔,陈利娜,李好先,刘贝贝,王企,曹尚银. 2018

[3]枣和酸枣不同器官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薛晓芳,弓桂花,赵爱玲,任海燕,王永康,李登科. 2020

[4]枣和酸枣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特征分析. 赵爱玲,薛晓芳,王永康,隋串玲,任海燕,李登科. 2016

[5]γ射线辐照对大蒜、甘薯、酸枣、木薯、茉莉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戚文元,吴富兰. 2006

[6]酸枣愈伤组织转化体系构建及在ZjBRC1调控ZjYUCCA表达中的应用. 李亚梅,马福利,张山奇,黄锦秋,陈梦婷,周军永,孙其宝,孙俊. 2022

[7]枣树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细胞学观察. 张存智,王发林,赵秀梅,王玉安,郝燕,杨瑞. 2006

[8]西洋参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的优化. 张成国,王英平,姚春林,李昌禹,雷秀娟. 2013

[9]福鼎大白茶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优化. 姚永宏,周正科,侯渝嘉,吴全,徐泽,柴友荣,李中林,邓敏,吕俊,汤燚. 2009

[10]6-BA和AgNO_3对芥菜型油菜下胚轴芽再生的影响. 袁玉辉,杨柳,刘显军,陆赢,刘忠松. 2013

[11]AgNO_3对花生离体培养芽再生的作用. 周蓉,陈小媚. 1999

[12]甘蓝型油菜单倍体植株群体的构建. 刘成洪,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陆瑞菊. 2005

[13]培养条件对酸枣叶片不定梢再生率的影响. 孙清荣,刘庆忠,孙洪雁. 2002

[14]干旱胁迫下不同产地酸枣抗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郑强卿,李鹏程,陈奇凌,王晶晶. 2017

[15]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酸枣种子性状及营养成分. 郑强卿,李鹏程,李铭,陈奇凌,王晶晶. 2013

[16]枣黏虫的发生与防治. 王斌. 2012

[17]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酸枣的种子性状. 郑强卿,李鹏程,李铭,陈奇凌,王晶晶. 2013

[18]酸枣改接技术. 王芝学,张殿义,杨丽芳. 2005

[19]自然降温条件下不同产地酸枣抗性生理指标综合评价. 郑强卿,李鹏程,陈奇凌,王晶晶. 2019

[20]酸枣露酒实用加工技术. 郭意如,胡云峰,张轲,刘维维.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