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头选型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飞
作者: 梁飞;王国栋;王克全;郭斌;陈云;曾胜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滴灌系统;滴头流量;经济产量;节水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西北地区
期刊名称: 水利水电技术
ISSN: 1000-0860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151-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为目标,在石河子科学观测实验站选择郑单958开展玉米膜下滴灌试验,选择四种内镶式滴头和一种迷宫式滴头,从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产量等方面分析滴头流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周后新疆大田作物普遍采用的迷宫式2.4 L/h出流量滴灌带(L5)和内镶式1.38 L/h出流量滴灌带(L4)出苗率较高,但内镶式3.0 L/h出流量滴灌带(L1)总出苗率最高;内镶式2.4 L/h出流量滴灌带(L2)株高最高,内镶式2.0 L/h出流量滴灌带(L3)叶面积指数最高,内镶式滴灌带处理的产量均高于迷宫式滴灌带。滴灌玉米拔节期、吐丝期和成熟期整株生物量均随着滴头流量减小而呈现单峰增长趋势;L2处理产量最高,较L1增产幅度为27.29%。本试验条件下,滴头流量2.038 L/h时滴灌玉米理论产量最高为15 377.66 kg/hm~2,建议玉米膜下滴灌滴头流量选择内镶式2.0~2.4 L/h之间的滴灌带。该试验结果对干旱区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具有参考价值。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玉米品种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比较. 李刚,马骏,王金艳,闫广艳. 2007
[2]豫北地区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研究. 衣若晨,申孝军,李松敏,薛铸,董建舒,杨丽霞,高阳. 2023
[3]覆草旱作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秦江涛,胡锋,李辉信,王一平,黄发泉,黄花香. 2006
[4]不同类型整地机械在节水灌溉下的作业效果比较研究. 任嘉宇. 2024
[5]新型负压渗灌技术对农田土壤水分精准控制应用. 赵军,孙明月,高翔,赵成娟,崔四平,周宝元,郭栋,马玮. 2020
[6]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洁梅,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王越,何方. 2016
[7]陇中旱区温室棚面集水和节水灌溉应用效果研究. 汤瑛芳,张绪成,杨封科,张朝巍. 2007
[8]搞好西北地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的建议. 徐亮. 2009
[9]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卫志刚,菅志亮,周俊,张晓蒙,边学忠. 2017
[10]玉米节水灌溉覆膜播种技术及机具. 王帅. 2017
[11]玉米铺管铺膜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国委文. 2014
[12]玉米节水灌溉覆膜播种机械化技术. 姚志刚. 2014
[13]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郭相平,孙景生. 2000
[14]低压输水玉米不同灌溉方式耗水规律及水效益分析. 徐宝山,金建新,闫晓婷. 2017
[15]玉米水平畦灌与膜上灌复合最优组合方案研究. 沈晖,田军仓,李卓,沈强云. 2007
[16]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 2011
[17]额敏县玉米灌溉用水现状及节水灌溉策略. 张磊,孙诗仁,谢小清,王业建,李冬,唐怀君,刘成. 2024
[18]现代农业果园滴灌系统设计. 俞卫东,凌晓燕. 2014
[19]番茄不同基质无土栽培的增产效果及生理分析. 阙瑞芬,张德威,徐志豪,纽根花,牟咏花. 1991
[20]十年来中国无土栽培的进展. 郑光华.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广东省葡萄腐烂病新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崔一平;凌金锋;宋晓兵;黄峰;郭斌;陈霞
关键词: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的谷子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作者:张爱琴;郭斌;柳利龙;李旭华;王青;徐瑞;张环
关键词:谷子;营养品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
长期条状施肥下成龄密植库尔勒香梨根系和土壤性状的空间关系
作者:邓永辉;兖攀;安世杰;陈奇凌;郑强卿;马凌;王振东;王国栋;刘静;王欣
关键词:库尔勒香梨;密植;树龄;根系;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条状施肥;土壤物理性质
-
新农科背景下水肥一体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实践与思考
作者:梁飞;郑继亮;陈晴;王国栋;魏兆猛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知识体系;新农科;复合型人才
-
新疆典型绿洲灌区土壤理化性状与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作者:李云霞;王国栋;刘瑜;吕宁;梁飞;范军亮;尹飞虎
关键词:绿洲灌区;土壤盐渍化;土壤盐分;盐分离子
-
外源硒添加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营养品质及重金属富集的影响
作者:郭斌;胡梅;张爱琴;王青;张珪
关键词:双孢蘑菇;硒;产量;营养品质;重金属富集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作者:韩金泽;牛鑫鑫;王国栋;葛成菲;张玉龙;黄萌萌;许萌萌;于航博;刘润杭;韩京哲;吴子文;于晓雪;高玉龙;李留安;祁小乐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表达;多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