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和表面修饰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婷

作者: 郑婷;张海韵;吕卫光;李双喜;沈晓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塑料;表面修饰;水稻;发芽;生长;根系形态;氧化应激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2095-6819

年卷期: 2024 年 41 卷 003 期

页码: 666-6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不同表面修饰(原始、羧基化和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PS、PSC、PSN)暴露下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氧化应激状况,暴露浓度分别为0.2、1、5 mg·L-1和30 mg·L-1.结果表明,3种微塑料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质量的抑制程度表现为PSN>PSC>PS,对水稻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和根投影面积)的抑制程度总体表现为两种经表面修饰的微球强于原始微球.PS在较低浓度(0.2、1 mg·L-1)下通过刺激水稻根部提高抗氧化系统的应激水平,避免了氧化损伤;随着浓度的升高,根部抗氧化防御能力逐渐减弱,在30 mg·L-1时引发了脂质过氧化.两种经表面修饰的微塑料在较低浓度(0.2、1 mg·L-1)下即可抑制根部抗氧化系统.PSC仅在最高浓度(30 mg·L-1)下诱导了根部氧化损伤,而PSN在1 mg·L-1时就引发了氧化损伤,且随着PSN浓度的升高,氧化损伤进一步加剧.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升高,水稻根表洗脱物明显增多,可能与根部的抗氧化反应有关.最高浓度(30 mg·L-1)PSC和PSN的根表洗脱液中可观察到微塑料,根表吸附可能是导致氧化损伤和生长发育受阻的原因.水稻的芽对微塑料的敏感性远低于根部,芽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3种微塑料均在最高浓度(30 mg·L-1)时引发了芽的氧化损伤,但各处理组间的差异不大.研究表明,与原始聚苯乙烯微塑料相比,经表面修饰的微塑料,尤其是氨基化微塑料对水稻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负面影响更强.

分类号: X505%X173

  • 相关文献

[1]饲料中铬过量对罗氏沼虾生长、糖代谢、氧化应激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成钰,于鹏,张成硕,马晶晶,陈永成,何冲霄,蔡立旺,王凯,李红阳. 2024

[2]不同供钾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潘艳花,马忠明,吕晓东,杜少平,薛亮. 2012

[3]不同供磷水平对紫穗槐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张东梅,宋鑫,张丽静,胡晓炜,陈晓龙,张燕慧. 2014

[4]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对鲜食玉米生育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旭,熊又升,谢媛圆,朱秀秀. 2021

[5]紫茎泽兰水浸液对威宁球茎草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华荣,龙忠富,吴佳海,杨义成. 2011

[6]硅对紫花苜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田福平,张自和,陈子萱,王锁民. 2005

[7]不同配比基质对牛蒡发芽及生长的影响. 孙艳军,韩冰,高文瑞,徐刚,费聪. 2023

[8]紫茎泽兰对乳浆大戟的化感作用研究. 杨子祥,段曰汤,何璐,金杰,赵琼玲,刘海刚,李丽,沙毓沧. 2011

[9]三苯基锡和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 王伟,王亚军,李立杰,沈子伟,倪朝辉,谭凤霞,柴毅. 2022

[10]芘降解菌Pseudomonas sp.PR3的植物促生特性及其对芘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 高晓蓉,丁尧,吕军. 2022

[11]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李敏,张洪程,杨雄,葛梦婕,马群,魏海燕,戴其根,霍中洋,许轲,曹利强,吴浩. 2012

[12]钾肥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刘子琪,华利民,陈玥,孙平平,牛世伟. 2020

[13]不同追氮模式对河南沿黄稻区粳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付景,尹海庆,王亚,杨文博,张珍,白涛,王越涛,王付华,王生轩. 2021

[14]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分蘖和产量的影响. 王红妮,王学春,赵长坤,李军,秦俭,龙祖利. 2019

[15]杂草稻与栽培稻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 王晓琳,朱奕乐,崔亚魁,姚俊宇,李贵. 2019

[16]根际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养分吸收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徐春梅,谢涛,王丹英,陈松,计成林,章秀福,石庆华. 2015

[17]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胡继杰,钟楚,胡志华,张均华,曹小闯,刘守坎,金千瑜,朱练峰. 2021

[18]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李永夫,罗安程,黄继德,魏兴华. 2006

[19]不同形态锑对水稻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雷蕾,吴倩桦,吕海琴,王瑞刚,丁永祯,徐应明,范稚莲,莫良玉,冯人伟. 2017

[20]播量、育秧基质对不同秧龄郑稻18号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王生轩,齐红志,尹海庆,付景,王付华,王亚.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