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舒怡

作者: 于舒怡;臧超群;谢瑾卉;林英;裴雪;梁春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病害流行;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气象因素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938-9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调查了花生褐斑病流行动态,并定期捕捉了空中分生孢子,结合田间环境监测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典型S形曲线,病害指数增长期为花生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9月中旬,衰退期为9月中旬至花生生育期结束。整个生长季花生褐斑病的表观侵染速率呈波浪式正态分布,其变化趋势可反映不同流行时期该病害病情变化快慢。花生褐斑病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各供试花生品种的病害表观侵染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通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可准确判断花生褐斑病病情变化。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和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仅空中分生孢子密度与当日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4*,说明较强降雨对空中孢子飞散有明显的冲刷作用。花生褐斑病表观侵染速率、空中分生孢子密度分别与前7 d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叶面湿润时数、累计降雨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将这些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作为预测模型关键的输入变量,为花生褐斑病的科学管理和防治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435.652

  • 相关文献

[1]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于舒怡,傅俊范,刘长远,关天舒,王辉. 2016

[2]河南小麦白粉病逐年春季流行时间动态. 王海燕. 2000

[3]重庆地区高粱炭疽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王秋月,尹学伟,鲁远源,魏灵,李清虎,张晓春. 2021

[4]不同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效及对产量的影响. 安福涛,朱茂山,谢瑾卉. 2017

[5]五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室内毒力的影响和田间药效. 温少华,晏立英,方先兰,雷永,陈荣华. 2012

[6]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研究. 于舒怡,裴雪,谢瑾卉,林英,臧超群,刘晓舟,梁春浩. 2021

[7]5种药剂对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安福涛,朱茂山. 2013

[8]5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实验. 温少华,晏立英,方先兰,雷永,陈荣华,廖伯寿. 2011

[9]12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谢瑾卉,裴雪,林英,臧超群,刘晓舟,梁春浩. 2021

[10]对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思考. 吴立人. 1998

[11]蚕豆真菌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李仁慧,闫智臣,段廷玉. 2019

[12]辽宁葡萄霜霉病流行动态及防控对策. 于舒怡,王辉,刘丽,关天舒,李柏宏,刘长远. 2018

[13]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的命名及其特性. 吴立人,金社林,姚革,王保通. 2003

[14]1998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 万安民,吴立人. 1999

[15]2002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回顾. 赵中华,吴立人. 2003

[16]长三角地区设施作物上灰霉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李伟,卢晓雪,张爱香,周鑫,魏利辉,陈怀谷. 2018

[17]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遗传结构的时间动态分析. 于舒怡,刘长远,关天舒,王辉,刘丽,李柏宏. 2020

[18]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芦屹,努尔孜亚·亚力麦麦提,付文君,陈蓉,温且姆·阿布列孜,陈浩宇,郝敬喆,王惠卿. 2020

[19]2020年北京房山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生动态监测. 王慧,张玮,张秋杰,吴林娜,宗新颖,李兴红. 2022

[20]芸薹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初步定量研究. 马海霞,刘影,屈直,李丹,杨毅,杨信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